[发明专利]生物流体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用胶体晶传感器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50570.8 | 申请日: | 202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3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钱卫平;苏倩倩;许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25 | 分类号: | G01N21/25;G01N33/543;G01N33/552;B82Y3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流体 分子 相互作用 分析 胶体 传感器 及其 制备 使用方法 | ||
1.生物流体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用胶体晶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基底和附着在透明基底上的胶体晶薄膜,所述胶体晶薄膜结构为干涉层,所述胶体晶薄膜表面修饰有配体分子,所述胶体晶薄膜胶体颗粒间隙贯通,所述胶体晶薄膜表面修饰配体分子后再进行非特异性结合位点的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流体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用胶体晶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胶体晶薄膜厚度为0.5-15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流体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用胶体晶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胶体晶薄膜内胶体颗粒为50~450nm,胶体颗粒尺寸相差不超过5%。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生物流体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用胶体晶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胶体晶薄膜为SiO2胶体晶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流体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用胶体晶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体分子为葡萄球菌蛋白A或能够与待测物质特异结合的抗体,所述非特异性结合位点的封闭通过牛血清白蛋白、酪蛋白或吐温实现。
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流体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用胶体晶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对基底进行亲水处理并清洗干净,获得洁净的亲水基底;
(2)制备浓度为1~30g/L的胶体乙醇分散液,其中胶体颗粒为50~450nm,胶体颗粒尺寸相差小于5%;
(3)将亲水基底浸泡在胶体乙醇分散液中,直至乙醇蒸发液面下降,获得沉积在基底上的胶体晶薄膜,
(4)在胶体晶薄膜上修饰配体分子,并利用牛血清白蛋白、酪蛋白或吐温进行非特异性结合位点的封闭,最终得到胶体晶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流体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用胶体晶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胶体颗粒为SiO2胶体颗粒,所述步骤3中温度为15~30℃,所得胶体晶薄膜置于常温放置两周以上或者置于400~450℃的烘箱中静置1~2h,所述步骤4中将含有配体分子的缓冲液流过胶体晶薄膜表面,使配体分子修饰在胶体晶薄膜表层,胶体晶薄膜修饰配体分子前先进行薄膜表面的硅烷化处理。
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流体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用胶体晶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以恒定流速使标准品溶液流过胶体晶传感器表面,监测胶体晶传感器上薄膜的厚度变化,作为参照数据;
(2)以恒定流速使待测生物流体样品流过胶体晶传感器表面,监测胶体晶传感器上薄膜的厚度变化,与参照数据进行对比,确定待测生物流体样品成分。
9.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流体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用胶体晶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以恒定流速使含有不同浓度的待测目标物成分的缓冲液流过胶体晶传感器表面,监测胶体晶传感器上薄膜的厚度变化,绘制标准曲线,得到线性回归方程及检出限;
(2)以恒定流速使待测生物流体样品流过胶体晶传感器表面,监测胶体晶传感器上薄膜的厚度变化,利用步骤1中的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可得待测生物流体样品中成分的浓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生物流体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用胶体晶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体晶传感器为一次性使用器件,每次通入不同样品后进行更换,所得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057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