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端电网协调调峰策略的仿真验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51862.3 | 申请日: | 202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7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周强;王定美;赵龙;张健美;王明松;李彬;江栗;陈功贵;陈钊;丁坤;梁嘉文;姚振兴;徐宏泉;赵化利;王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重庆邮电大学;国家电网公司西南分部;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甘南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24 | 分类号: | H02J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张铁兰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网 协调 策略 仿真 验证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端电网协调调峰策略的仿真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设定受端系统负荷的初始值PLD0和变化步长ΔPLD,以及负荷上叠加的波动功率的波形幅值和周期TLD,S2:根据受端系统负荷的初始值计算初始稳态潮流,得到联络线上的传输功率值PL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步骤验证可知:联络线上功率波动的幅值越大,其对联络线传输能力的影响程度也越大;750kV交流联络线上随机功率波动会降低其传输能力,传输能力下降值与功率波动的周期、幅值和形式均有关,总体来说,由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造成的联络线上功率波动、“尖峰毛刺”现象,将会导致联络线输电效率相比于仅含常规电源机组系统联络线输电效率下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真验证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端电网协调调峰策略的仿真验证方法,属于电气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交流输电系统的输电能力是指在保持经济合理的系统稳定裕度前提下,一定距离的输电线路能达到的最大输送功率,电网输送能力同时受到热稳定、暂态稳定、动态稳定和静稳定等限制,一般来说,电气距离较短的线路主要受限于热稳定,而较长线路则受到暂态稳定和动态稳定的限制。
在电力系统分析中,区域内联络线的暂态稳定功率极限计算一般采用时域仿真法,时域仿真法通过反复仿真逼近稳定极限,该方法采用各个元件准确的数学模型,可以方便地计及各种调节器(如励磁调节器、调速器等)对系统暂态稳定的影响,因此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好的数值稳定性。
分析表明,联络线上的功率波动可以分解为高频分量和低频分量,高频分量的波动周期基本不变,表现为互联系统区域间振荡模式的振荡周期,振荡幅值较小,与振荡模式的阻尼强弱有关,低频分量波动周期一般在80~200s之间,波动幅值随机变化,一般在300~500MW之间,本发明主要关注其中的低频分量,特高压联络线功率波动的周期较长,其波动过程是一种准稳态过程,为此,我们提供一种基于端电网协调调峰策略的仿真验证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端电网协调调峰策略的仿真验证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端电网协调调峰策略的仿真验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定受端系统负荷的初始值PLD0和变化步长ΔPLD,以及负荷上叠加的波动功率的波形幅值和周期TLD;
S2:根据受端系统负荷的初始值计算初始稳态潮流,得到联络线上的传输功率值PL0;
S3:根据功率波动波形的周期和幅值计算得到受端系统的负荷功率波形;
S4:根据仿真步长及负荷功率波形,逐步改变受端系统的负荷功率值并进行连续仿真;
S5:当负荷值增加到峰值时发生故障;
S6:继续改变负荷值直到一个波动周期结束,如果在此期间系统始终能够保持不失稳,则将受端系统负荷的初始值增加ΔPLD作为新的初始值,转入S2;否则,上一轮S2中计算得到的传输功率值PL0即为计及该种类型联络线功率波动时的联络线能够稳定传输的最大功率值PLmax,因此通过改变叠加在受端负荷上的波动功率的波形(如正弦或三角)、幅值和周期将得到不同的PLmax。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重庆邮电大学;国家电网公司西南分部;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甘南供电公司,未经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重庆邮电大学;国家电网公司西南分部;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甘南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18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