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连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51889.2 | 申请日: | 202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4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定森;林平;杨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唯恩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2 | 分类号: | H01R13/52;H01R13/523;H01R24/20;H01R24/2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何家富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密封性优异且压力平衡好的水下连接器,包括能够相互插接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分别具有至少一组实现电连接的插杆和与之外形匹配的孔道,孔道中沿前后方向移动装配有绝缘密封杆,孔道后方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腔室,绝缘密封杆的后端处于腔室中,绝缘密封杆后端有设置密封塞以对通水腔进行封堵密封,而在孔道前端形成外密封,建立了多重的密封结构,使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的触点前后均形成可靠的密封,并设置有由槽盖和凹槽合盖形成的孔道后方的通水腔,极大地提高了连接器在水下等特种环境中使用的可靠性以及电连接装置设计和安装的灵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密封性优异且压力平衡好的水下连接器。
背景技术
水下连接器通常应用在深水等特种环境中,具有水下插拔功能的水下连接器必须保证连接器公母插触点在插和拔的过程中都实现与外部介质的密封隔离,以免造成短路。一种常规的密封方案是在母针内装有密封杆,以公针推动密封杆运动,从而无间隙地逐渐插入到母针中,直至与母针触点接触;而为了保证母针内外的压力平衡,一种方案是在母针后方形成与外界相通的通水腔,如专利号为201310369867.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下插拔用接触体线缆组件,包括一绝缘壳体,在绝缘壳体中形成插接通道,电接触体(母针)嵌设在插接通道中,插孔密封杆装配在插接通道内,在插接通道后方则为通水腔,复位弹簧装配在通水腔中,其插接通道的密封(进一步来说,也就是电接触体触点的密封)仅仅靠插接通道内的前后密封环结构来实现,而插接通道的前后端仍然保持与外部介质(如水)的连通,这种结构应用在深水环境中时,由于水压较大,其简单的密封结构不能满足密封的要求,容易导致介质泄漏而短路。因此,目前的水下连接器都还普遍存在密封性不可靠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密封性优异且压力平衡好的水下连接器。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连接装置,包括能够相互插接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分别具有至少一组实现电连接的插杆和与之外形匹配的孔道,以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各自的插接端为各自的前端,孔道中沿前后方向移动装配有绝缘密封杆,孔道后方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腔室,绝缘密封杆的后端处于腔室中,以插杆插入孔道中,并推动绝缘密封杆沿孔道向后滑动,从而插杆与孔道实现电连接,
所述腔室为基本封闭空间,仅具有用于与外界连通的介质通道,绝缘密封杆后端具有一密封塞,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相互插接时,密封塞能够随绝缘密封杆的后移封堵住所述介质通道,从而完全封闭所述腔室。
其中,为了提高孔道前方的密封效果,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杆后方具有一密封面,密封面上环绕插杆设置有密封环,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相互插接时,借由所述密封面以及密封环将所述孔道的前端的开口面密封。
其中,基于制造以及安装考虑,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壳体以及嵌设在第二壳体内的绝缘材质的第二安装体,孔道设置在第二安装体的前端,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壳体以及嵌设在第一壳体内的绝缘材质的第一安装体,所述插杆后端嵌设在第一安装体中,第一安装体的前端面设置有环绕所述插杆的密封环,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相互插接时,借由第一安装体的前端面和密封环与第二安装体前端的抵触作用将所述孔道的前端的开口面密封。
其中,为了便于安装绝缘密封杆,也为了提高设计和制造的灵活性,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壳体以及嵌设在第二壳体内的绝缘材质的第二安装体,孔道设置在第二安装体的前端,第二安装体在孔道的后端沿前后方向开设有凹槽,还包括槽盖,所述槽盖紧密合盖在所述凹槽上从而将所述凹槽大致密封,所述槽盖上具有作为所述介质通道的溢流孔,所述槽盖和凹槽形成所述腔室。
其中,为了提高密封效果,所述槽盖与所述凹槽配合接触的一侧上具有环绕凸起的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唯恩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唯恩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18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