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背光源边框超窄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51904.3 | 申请日: | 202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5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马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讯光电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王依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光源 边框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背光源边框超窄结构,其中包括扩散丝印网点层、吸光黑胶条、LGP导光层、LED发光源、复合棱镜层、遮光胶带层、扩散层、反射光源层。本发明通过对扩散层进行网点喷印加持光学传导能力,使得点光源转换为面光源的距离由常规3.0‑3.5mm减小为1.0‑1.5mm,从而液晶显示器下巴对应减小,达到接近全面屏显示效果,增加人体视觉享受;应用在传统LCD屏幕BLU内技术成熟,良率高,在同样达到窄下巴的同时沿用LCD屏幕相关性能,屏幕发光柔和,使用寿命长。能够在同样达到窄下巴的同时沿用LCD屏幕相关性能,使屏幕发光柔和,使用寿命更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模组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源边框超窄结构。
背景技术
OLED,又称为有机电激光显示、有机发光半导体。OLED属于一种电流型的有机发光器件,是通过载流子的注入和复合而致发光的现象,发光强度与注入的电流成正比。OLED在电场的作用下,阳极产生的空穴和阴极产生的电子就会发生移动,分别向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注入,迁移到发光层。当二者在发光层相遇时,产生能量激子,从而激发发光分子最终产生可见光。
由于OLED屏幕是通过像素点自发光的,所以当屏幕长时间显示同一颜色时,一些元件会由于持续发光而老化,不同颜色的元件老化了发光产生变化自然会留下残影。这种现象普遍称作“烧屏”。
“烧屏”的地方其实并不是烧的像素点,它的表面是一层有机化合物薄膜,而这些有机材料存在使用寿命,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和发热慢慢降解老化。OLED屏幕是自发光通过不停打开和关闭屏幕实现调光,在一个周期里,亮屏的时间长,则屏幕亮度高,灭屏的时间长,则屏幕亮度低。频闪的次数足够快,人肉眼无法分辨,而长时间观看对人体眼睛有一定伤害。
现有技术中,行业配套产业链暂未成熟,生产良率低,短时间内无法普及。本方案通过对扩散层增加网点分布用于达到点光源更加均匀分布在所需视区平面的同时减小传导距离,用以达到缩小液晶屏幕下巴的方案,是产品更加接近全面屏显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源边框超窄结构,能够在同样达到窄下巴的同时沿用LCD屏幕相关性能,使屏幕发光柔和,使用寿命更长。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背光源边框超窄结构,包括扩散丝印网点层、吸光黑胶条、LGP导光层、LED发光源、复合棱镜层、遮光胶带层、扩散层、反射光源层。
进一步的,所述所述遮光胶带层和反射光源层之间设有扩散丝印网点层、吸光黑胶条、LGP导光层、LED发光源、复合棱镜层和扩散层。
进一步的,所述遮光胶带层的一侧与复合棱镜层的一侧贴合,所述复合棱镜层的另一侧与扩散丝印网点层和吸光黑胶条的一侧贴合,所述吸光黑胶条置于扩散丝印网点层的一端,并包裹扩散丝印网点层。
进一步的,所述扩散丝印网点层与吸光黑胶条的另一侧与扩散层的一侧贴合,所述扩散层的另一侧与LGP导光层和LED发光源的一侧贴合,所述LGP导光层和LED发光源的另一侧与反射光源层的一侧贴合,所述LED发光源置于LGP导光层的一端,并包裹LGP导光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对扩散层进行网点喷印加持光学传导能力,使得点光源转换为面光源的距离由常规3.0-3.5mm减小为1.0-1.5mm,从而液晶显示器下巴对应减小,达到接近全面屏显示效果,增加人体视觉享受;
2、本发明应用在传统LCD屏幕BLU内技术成熟,良率高,在同样达到窄下巴的同时沿用LCD屏幕相关性能,屏幕发光柔和,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讯光电科技(合肥)有限公司,未经博讯光电科技(合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19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