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有害气体检测功能的电子测温盒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52022.9 | 申请日: | 202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4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博;程一家;马希望;张金灿;张羽;孙国建;赵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G01J5/12;G01N33/00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王海龙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有害 气体 检测 功能 电子 测温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有害气体检测功能的电子测温盒,属于微型防疫电子设备领域,包括主控制器、电压转换模块、气体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充电模块以及显示模块、按键模块和声音模块;气体检测模块和温度检测模块分别通过IIC接口与主控制器连接;显示模块、按键模块和声音模块分别通过I/O口与主控制器连接;电压转换模块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器、气体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显示模块、按键模块、声音模块的供电口相连;主控制器用于处理从气体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和按键模块中获取的原始数据,处理后发送到显示模块和声音模块。所述电子测温盒集气体检测和温度检测于一体,测试精度高,小巧、便携、使用场景广泛,具有大量的市场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型防疫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集成有害气体检测功能的电子测温盒。
背景技术
由于大部分病毒和包括细菌、乃至有害气体等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所以时刻检测周围空气质量是否达标,满足健康人群的呼吸要求成为了突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有害气体检测功能的电子测温盒。所述电子测温盒集气体检测和温度检测于一体,可对周围空气进行检测的同时,还可以实时地检测人体体温。该发明设备为盒状外观,测试精度高、尺寸小,其小巧、便携、使用场景广泛、测试灵活的优点使其预计具有大量的市场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方案为:
一种集成有害气体检测功能的电子测温盒,包括用于接收、处理、发送数据的主控制器、用于将锂电池输出电压转为各个模块所需要电压的电压转换模块、用于检测空气有害气体浓度的气体检测模块、用于测量人体体温的温度检测模块、充电模块以及用于人机交互的显示模块、按键模块和声音模块;
所述气体检测模块和温度检测模块分别通过IIC接口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所述显示模块、按键模块和声音模块分别通过I/O口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器、所述气体检测模块、所述温度检测模块、所述显示模块、所述按键模块、所述声音模块的供电口相连;所述主控制器基于arduino系统,用于处理从所述气体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和按键模块中获取的原始数据,处理后发送到所述显示模块和声音模块;所述显示模块显示参数,所述按键模块选择参数,所述声音模块发出信号,用于人机交互。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电压转换模块由7.4V可充电锂电池、7.4V转1.8V电压转换电路、7.4V转3.3V电压转换电路和7.4V转5V电压转换电路组成。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气体检测模块采用湿度、气体和液体流量测控用数字气体传感器。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温度检测模块采用非接触式热电堆红外测温传感器。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显示模块采用0.96寸128×64点阵OLED显示器。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声音模块采用无源蜂鸣器。
有益效果:
本发明针对空气质量检测和体外测温,设计了一种功能集成式的便携式测温盒。本发明空气检测精度高,可以迅速感知周围空气质量,本发明采用非接触式体外测温,可以精确、及时的测量人体体温,锂电池的供电方式,可以保证本发明的工作时间长,降低个人的室外安全隐患。此外在结构上,本研发设备为小型可手握盒状外观,尺寸小,放置方便。具有小巧、便携、测试灵活、使用场景广泛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集成有害气体检测功能的电子测温盒电路原理框图;图中:1、MLX90614A热电堆测温传感器,2、SGP30气体传感器,3、按键模块,4、0.96128×64点阵OLED显示器,5、无源蜂鸣器;
图2是本发明的集成有害气体检测功能的便携式电子测温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主控制器电路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20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