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接片、顶盖组件以及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52087.3 | 申请日: | 202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85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张万财;冯俊敏;吴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H01M2/04;H01M1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付兴奇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 顶盖 组件 以及 电池 | ||
一种连接片、顶盖组件以及电池,属于电池领域。连接片包括片状的本体。该本体具有在厚度方向对置分布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的第一表面的第一区域被构造为与极柱焊接。其中的第二表面具有在厚度方向与第一区域对应的第二区域,且第二区域具有凹槽。该连接片与极柱连接时,通过在凹槽内点胶可以有效地改善焊接时产生的碎屑掉入电池内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接片、顶盖组件以及电池。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一般由提供封闭空间的外壳和位于该外壳的封闭空间内的电芯构成。其中,电芯主要由电极组件和电解液组成。其中的外壳则包括壳体和顶盖组件。电极组件通过与顶盖组件相互焊接的连接片和极柱向外提供电能。
但是,现有的动力电池中,在焊接连接片和极柱的时候,会产生金属碎屑。在将顶盖组件安装好了以后,前述的金属碎屑有极大落入电芯的内部的风险,并且还会因此造成短路风险。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发明内容
为改善、甚至解决上述的顶盖组件焊接过程中产生金属碎屑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连接片、顶盖组件以及电池。
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在第一方面,本申请的示例提供了一种连接片,用于电池卷心与极柱连接。
连接片包括:片状的本体。该片状的本体具有在厚度方向对置分布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的第一表面的第一区域被构造为与极柱焊接。其中的第二表面具有在厚度方向与第一区域对应的第二区域,且第二区域具有凹槽。
本申请示例中的连接片具有凹槽,因此,在将其与极柱进行焊接连接后,可以在上述凹槽内进行诸如点胶等操作,从而对焊接点位进行保护,避免焊接产生的金属碎屑落入电芯中,避免电芯短路。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凹槽的底壁具有贯穿孔。
在凹槽内设置贯穿孔,将有助于将所点之胶与极柱接触,从而可以增加胶的空间。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在本申请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贯穿孔为圆形孔。
相比于多边形的孔,圆形孔不易对连接片的本体造成过度的消极影响。例如,连接片的本体不易崩边。
结合第一方面和第一至第二种可能,在本申请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区域具有下陷槽。
本体的第一表面具有下陷槽,因此,连接片与极柱焊接时,极柱能下陷到连接片的一定厚度的内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方案,在本申请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下陷槽为圆柱形结构。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凹槽的底壁具有贯穿孔,第一区域具有下陷槽,下陷槽与凹槽连通。
当存在前述贯穿孔时,具有下述之效果:由于连接片的本体的厚度方向的两个表面的下陷槽和凹槽连通,因此,所点之胶可以直接地极柱接触。换言之,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胶可以分别与连接片和极柱接触,使胶的接触面积更大、降低其脱落的风险。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区域的轮廓与第二区域的轮廓在厚度方向重合。
连接片的本体,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按照上述方式构造,因此,两者的焊接位置也能够对应,从而有利于提高焊接配合的结构强度,也不易损坏本体。
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凹槽内具有填充体。
填充体可以作为减小或避免焊接操作对连接片和/或极柱的不利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20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轻钢房屋速建车
- 下一篇:一种光网络GPON设备自动操作方法、系统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