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公路特大桥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52142.9 | 申请日: | 202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9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秦海伟;张晓林;丁岩;王哲;娄鹏;张心华;吴昊;张毅鹏;邝瑞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8 | 分类号: | E01D19/08;G01F1/66;G01N21/53;G01N27/08;G01N33/00;G01N33/18 |
代理公司: | 郑州银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58 | 代理人: | 严艳丽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路 大桥 桥面 径流 收集 系统 | ||
1.一种公路特大桥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桥梁(4)上分别有和泄水孔(5)相连通的横向水管(22),横向水管上连通有倒梯形检测管(7)和增压泵(8),倒梯形检测管是由中部的倒梯形和倒梯形顶部两端向外水平延伸的进水端(9)和出水末端(10)构成,倒梯形检测管的出水末端和横向水管的连通处连通有沿桥墩向下布设的直排管(11),直排管上有第一蝶阀(12);横向水管的出水端连通有倒梯形检测管,横向水管出水端上的倒梯形检测管的出水末端(10)经支管(32)连通水箱(13 ),支管上连通有和边沟相通的排出管(15),排出管上有第二蝶阀(20),排出管和支管的连通处与水箱和支管的连通处之间的支管上有第三蝶阀(21);或横向水管出水端经收集管(28)和水箱相接通,靠近收集管和水箱连接处的收集管上有电动水泵(29),增压泵(8)、第一蝶阀(12)、第二蝶阀(20)、第三蝶阀(21)和电动水泵(29)均与控制器(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特大桥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器(1)分别与摄像头(3)、第一传感器(6)和第二传感器相连接,第一传感器(6)置于桥梁上,第二传感器置于倒梯形检测管内,倒梯形检测管的外壁上贴装有和控制器连接的超声波流量计(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特大桥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箱(13)为不锈钢水箱,水箱的顶部有排气管(24),一侧内有接驳管(25),接驳管的下端靠近水箱的内底面,接驳管的上端向上伸出水箱和收集车(26)的管道接口相连,水箱内的接驳管内侧有和控制器连接的液位计(2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公路特大桥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倒梯形检测管(7)的进水端和出水末端均为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直管构成,倒梯形检测管(7)的出水末端上连通有竖直向上的直管(3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特大桥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倒梯形检测管(7)的中部倒梯形为弯折呈倒立的等腰梯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公路特大桥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倒梯形检测管(7)为多个,多个倒梯形检测管沿着桥梁的长度间隔设置,多个倒梯形检测管分别经横向水管相互连通,倒梯形检测管的直管(33)高度高于桥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特大桥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水管(22)的形状与桥梁(4)的形状相配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公路特大桥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桥梁(4)为一端高另一端低的斜坡状或中间低两端高的凹坡形状,或中间高两端低的凸坡形状,或两端在同一平面内的水平状,当桥梁为一端高另一端低的斜坡状,或中间高两端低的凸坡形状,或两端在同一平面内的水平状时,增压泵至少有两个,横向水管出水端上的倒梯形检测管的出水末端(10)经支管(32)连通水箱(13);当桥梁为一端高另一端低的斜坡状或两端在同一平面内的水平状时,横向水管(22)的一端为进水端,另一端为出水端,增压泵分别位于靠近横向水管进水端的倒梯形检测管的进水端上的横向水管上和横向水管出水端上的倒梯形检测管的进水端上的横向水管上;当桥梁为中间高两端低的凸坡形状时,横向水管(22)呈中间高两端低的凸弧形,横向水管(22)中部为进水端,两个下端为出水端,增压泵分别位于横向水管的两个出水端上;当桥梁为中间低两端高的凹坡形状时,横向水管(22)呈中间低两端高的凹弧形,横向水管(22)的两端为进水端,中间为出水端,增压泵位于桥梁中间低凹处的横向水管上,横向水管的中间出水端位于桥梁中间的低凹处,横向水管的中间出水端经收集管(28)和水箱相接通,收集管的进水端上有和控制器(1)连接的第四蝶阀(34),收集管的排出端和水箱相接通,电动水泵和水箱之间的收集管上有单向阀(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214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