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质矿产勘查提取数据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52250.6 | 申请日: | 202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812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夏立献;刘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立献 |
主分类号: | G06F16/25 | 分类号: | G06F16/25;G06F16/29;G06T7/90;G06T3/40;G06T7/33 |
代理公司: | 保定运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33 | 代理人: | 张会会 |
地址: | 276006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质矿产 勘查 提取 数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质矿产勘查提取数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数据采集与整理,本发明首先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内部的数据进行采集与整理,然后对物化探数据中的网格化数据和不规则数据分别进行处理,使其生成图像,接着对生成的图像进行配准和镶嵌,把分幅图像拼接为一幅图像,以便于下一步处理,然后在对生成的图像进行地学专业化处理及信息提取,此时即可提取目标体不同特征的结构信息,最后再对多源地学数据进行融合,从而完成整个数据提取的过程,通过对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并在图像处理中自动将非图像数据加入进去,降低了计算机的单次工作时间,极大的提高了数据提取的速度,从而保证了后续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质矿产勘查领域,具体为一种地质矿产勘查提取数据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生活中,地质矿产勘查是依据先进的地质科学理论,在占有大量野外地质观察和搜集整理有关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质测量、物化探、钻坑探工程等综合地质手段和方法,取得可靠的地质矿产信息资料,地质矿产勘查可通过工业显微镜根据地质层土体结构进行观察检测,土体按堆积年代可分为老堆积土、一般堆积土和新近堆积土;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可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和粘性土;根据有机质含量分为无机土、有机土、炭质土和泥炭;按工程地质意义及土的特殊成分、状态和结构特征,又可分为崩解性土、软土、膨胀土、盐渍土、人工填土等,而在进行地质矿产勘查之后需要将勘查的数据进行储存,以便于后续进行使用。
但是由于数据量较为庞大,勘查数据在进行存储之后的提取较为麻烦,传统的地质矿产勘查提取数据的方法大都是直接在数据库中进行数据关键词搜索,然后逐一进行排查,直至提取到合适的数据,这样数据提取方法需要计算机长时间进行数据提取工作,从而浪费大量时间,导致计算机工作效率降低,使得数据提取缓慢,严重的影响了后续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地质矿产勘查提取数据的方法,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地质矿产勘查提取数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数据采集与整理,对地质矿产勘查中需要使用的大范围数据进行资源采集与整理;
S2、将物化探数据生成图像,将采集与整理得到的地质矿产勘查数据通过插值技术生成对应的图像;
S3、对生成的图像进行配准和镶嵌,把分幅图像拼接为一幅图像,以便于对其进行下一步处理;
S4、对生成的图像进行地学专业化处理及信息提取,基于地学目标对不同类型的空间数据进行各种预处理,通过数值处理,提取目标体不同特征的结构信息;
S5、对多源地学数据进行融合,对于地质与物化探信息采用HIS变换方法进行融合,同时对地面地质的地层、岩性、构造等特征,地形地貌和岩石裸露、水系分布均可直接提取;
S6、对数据进行提取,排除上述中提取的数据,对需要的其他特征数据进行提取。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1中,直接与GIS数据库进行连通,通过GIS数据库初步提取大范围的数据。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2中,物化探数据在空间结构上有网格化数据和不规则数据两种,对于网格化数据,根据所需像素密度应用插值技术生成图像,采用双线性插值方法对其进行处理,经过插值后的图像是二值、灰度或彩色的,然后对其进行进一步处理,将其处理成灰度图像,不规则数据可以先进行网格化再进行插值,同时还可以直接用三角网进行插值,对于矢量GIS地质数据,由于其属性的复杂性,可进行二次开发,按照属性意义生成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立献,未经夏立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22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