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蓄热用热致变色纳米智能纤维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52376.3 | 申请日: | 202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68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姚菊明;王硕硕;陈钇名;施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明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8/10 | 分类号: | D01F8/10;D01F8/18;D01F1/10;D01D5/34;D01D5/00;C09K5/06;C09K9/02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95 | 代理人: | 赵越剑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热 用热致 变色 纳米 智能 纤维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蓄热用热致变色纳米智能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氯化钠和聚偏二氟乙烯加入到N,N-二甲基乙酰胺中,在45-50℃下搅拌10-12小时得到壳溶液;将正十四醇、结晶紫内酯和双酚A在85-90℃下搅拌1.5-2小时得到芯溶液;
步骤二、控制环境温度为50-55℃,将壳溶液和芯溶液分别移至注射器的针管中,并将注射器固定于进样器上,将针管与同轴针头连接,同轴针头与高压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包裹着铝箔的接收滚筒与高压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调节接收滚筒与同轴针头的距离,调节壳溶液和芯溶液的进样速度,提供电压即可在铝箔上收集核壳结构的蓄热用热致变色纳米智能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溶液中氯化钠浓度为0.02-0.03wt%,聚偏二氟乙烯浓度为24-26w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芯溶液由结晶紫内酯、双酚A和正十四醇按1:5-5.5:115-118的质量比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溶液的进样速度为1-1.5 mL/h,芯溶液的进样速度为0.3-0.4 mL/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为28-30 kV。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滚筒与同轴针头的距离为18-2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用热致变色纳米智能纤维细度为140-850 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明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海明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237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