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试件在恒温侵蚀环境下的轴向拉伸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53054.0 | 申请日: | 202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16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闵红光;骆永生;梁伟桥;王罡;龚超;熊梦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深圳)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G01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潘登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恒温 侵蚀 环境 轴向 拉伸 试验装置 试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试件在恒温侵蚀环境下的轴向拉伸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该试件在恒温侵蚀环境下的轴向拉伸试验装置包括恒温机构、侵蚀机构、安装机构、应力加载机构和应力检测机构。恒温机构形成有恒温腔,恒温腔的温度能够设置为预设值。侵蚀机构形成有侵蚀槽,侵蚀槽中设有侵蚀液。安装机构用于固定安装试件,安装机构设在侵蚀槽中,侵蚀液的液面高于试件的顶壁。应力加载机构设在安装机构上,试件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机构和应力加载机构连接,应力加载机构能够对试件施加预设轴向拉伸载荷。应力检测机构设在试件上,应力检测机构能够检测试件的不同位置上的应力。能够便于对试件在多种恒温条件、侵蚀条件和载荷条件下进行拉伸试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试件在恒温侵蚀环境下的轴向拉伸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实际混凝土结构往往由于承受荷载与环境因素(温度)的作用而产生损伤,导致混凝土内部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和力学性能。自然环境下的温度具有明显的时变性,而混凝土中的温度总是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变温环境下,混凝土结构不但承受荷载作用,还会受到温度应力的影响,当应力场和温度场共同作用产生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裂缝的出现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同时,也降低了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加速了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速率,缩短了混凝土结构的服役寿命。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在多种不同恒温侵蚀环境和多种不同轴向载荷下对试件完成轴向拉伸试验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试件在恒温侵蚀环境下的轴向拉伸试验装置,能够在多种不同恒温侵蚀环境和多种不同轴向载荷下对试件完成轴向拉伸试验。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试件在恒温侵蚀环境下的轴向拉伸试验方法,能够使试件在不同的恒温环境、不同的侵蚀环境和不同的轴向拉伸载荷的条件下进行轴向拉伸试验。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的试件在恒温侵蚀环境下的轴向拉伸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试件在恒温侵蚀环境下的轴向拉伸试验装置,包括:恒温机构,所述恒温机构形成有恒温腔,所述恒温腔的温度能够设置为预设值;侵蚀机构,所述侵蚀机构设在所述恒温腔中,所述侵蚀机构形成有侵蚀槽,所述侵蚀槽中设有侵蚀液;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用于固定安装试件,所述安装机构设在所述侵蚀槽中,所述侵蚀液的液面高于所述试件的顶壁;应力加载机构,所述应力加载机构设在所述安装机构上,所述试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机构和所述应力加载机构连接,所述应力加载机构能够对所述试件施加预设轴向拉伸载荷;应力检测机构,所述应力检测机构设在所述试件上,所述应力检测机构能够检测所述试件的不同位置上的应力。
进一步地,所述应力检测机构包括多组应力检测组件,多组所述应力检测组件沿所述试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组所述应力检测组件包括多个应力检测件,所述试件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个所述应力检测件。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机构包括:支撑件,所述试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件连接;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位于所述支撑件的上方;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设在所述支撑件和所述安装件上,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撑件连接;锁紧件,所述锁紧件与所述连接件螺纹连接,所述锁紧件能够在预设高度上将所述安装件锁紧。
进一步地,所述应力加载机构包括:加载件,所述加载件穿设在所述安装件中,所述加载件的一端与所述试件连接;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套设在所述加载件上且与所述加载件螺纹连接,所述驱动件能够抵接在所述安装件的顶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加载件包括加载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穿设在所述安装件中且与所述安装件螺纹连接,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加载部和所述试件连接,所述加载部和所述连接部为一体成型件。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包括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件包括两个螺母,两个所述螺母分别抵接在所述安装件的顶壁和所述安装件的底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深圳)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未经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深圳)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30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捷式安全帽
- 下一篇:一种基于多标签的联邦学习方法、装置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