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IPv6网络拓扑测量目标选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54110.2 | 申请日: | 202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12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郑儿;张宇;产毛宁;张尼;薛继东;苏马婧;孙彻;贾召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H04L12/24;H04L29/12 |
代理公司: | 黑龙江立超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3217 | 代理人: | 杨立超;王大为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ipv6 网络 拓扑 测量 目标 选取 方法 | ||
一种IPv6网络拓扑测量目标选取方法,涉及IPv6网络拓扑测量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高IPv6网络拓扑测量的有效性和完整性。本发明的主要步骤包括:多源收集IPv6存活地址列表并融合;用融合的IPv6存活地址列表作为IPv6存活地址前缀列表的预测算法的输入,得到预测的IPv6存活地址前缀列表;利用综合的目标地址生成方法得到最终的IPv6网络拓扑测量目标。本发明方法能够有效提高IPv6网络拓扑测量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即在IPv6巨大的地址空间中选取较少的目标,能相比通常均匀随机抽样的方法明显提高拓扑完整性。本发明用于IPv6网络拓扑测量目标的选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IPv6网络拓扑测量目标的选取方法,涉及IPv6网络拓扑测量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IPv6部署已经突飞猛进,了解其拓扑结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IPv6网络拓扑测量有着三大挑战,首先是IPv6地址空间巨大,整个地址数有2128个,现已分配超过2118个,无法全网探测;其次是IPv6地址规划复杂,地址空间划分政策多样,难以找到通用的目标采样方法;最后是IPv6地址实际使用率低,普查式的拓扑测量效率低下。IPv6网络拓扑测量目标选取一般采用均匀随机抽样的方法,但实践中不能细抽样地粒度,而且存在大量无效探测。另一方面,通过研究IPv6存活地址列表(Hitlist)技术,即收集一组能近似覆盖IPv6网络的存活地址来表征IPv6地址空间,Gasser等[1]从均衡性和无偏性的角度提出了TUM Hitlist,但其核心目标是IPv6网络主机发现而非网络拓扑发现,没有将IPv6存活地址列表用于IPv6网络拓扑测量目标的选取。而在IPv6地址生成的方向,Foremski等[2]提出了Entropy/IP系统,使用了聚类分析和贝叶斯模型的机器学习技术来发现IPv6地址结构,类似工作还有6Gen[3],它们的本质核心仍然是IPv6网络主机发现而非拓扑发现。因此说,现有技术针对IPv6网络拓扑测量中关于目标选取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基于IPv6存活地址列表,提供一种IPv6网络拓扑测量目标选取方法来提高IPv6网络拓扑测量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IPv6网络拓扑测量目标选取方法,本发明总体流程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的实现过程为:
(1)多源收集IPv6存活地址列表并融合:
收集的来源包括DNS相关的数据库(比如DNSDB和Rapid7)、主动测量平台CAIDAArk、综合地址采集项目TUM Hitlists、开放的网站接口Bitnode API和被动流量获取(如CDN的流量)中的两种以上;
分别从不同来源中提取IPv6地址对应形成不同的地址集,并根据IANA提供的最新全球单播地址分配做过滤,再合并这些地址集得到融合的IPv6存活地址列表;
(2)用融合的IPv6存活地址列表作为IPv6存活地址前缀列表的预测算法的输入,得到预测的IPv6存活地址前缀列表;
IPv6存活地址前缀列表的预测算法的流程为:
针对特定IPv6可路由前缀R下的目标网络,根据R包含的从IPv6存活地址列表HL中提取的IPv6存活地址前缀列表,预测固定长度为L的IPv6存活地址前缀列表。R的长度LR∈[32,64],L∈{40,48,...,64},对于用32位16进制数xj表示的IPv6地址Xi,则包含n个地址的HL形式化表示:
HL={X1,X2,...,Xi,...,X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41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