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合成氟化相转移催化剂过程中固光尾气的工业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55458.3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65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殷亚林;孟新国;渠兵舰;盛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宁康盛彩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F23G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刘庆超 |
地址: | 272300 山东省济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 氟化 转移 催化剂 过程 中固光 尾气 工业 处理 系统 方法 | ||
1.合成氟化相转移催化剂过程中固光尾气的工业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游至下游依次通过管路串联连接的前端缓冲罐、多级外循环吸收组件、末端级冲罐、水吸收组件、碱吸收组件;所述多级外循环吸收组件用于光气尾气的单独吸收或逐级依次吸收;所述碱吸收组件的下游连接引风机且通过引风机将处理后的气体引入RTO燃烧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氟化相转移催化剂过程中固光尾气的工业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外循环吸收组件包括依次通过管路串联连接的一级吸收釜、二级吸收釜、三级吸收釜;所述一级吸收釜、所述二级吸收釜、所述三级吸收釜内部均设置有偶极溶剂和二氯乙烷的混合液;所述偶极溶剂为DMI或DMF或NMP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氟化相转移催化剂过程中固光尾气的工业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级吸收釜、所述二级吸收釜、所述三级吸收釜上均连接有与其各自配套的石墨列管式冷凝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氟化相转移催化剂过程中固光尾气的工业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缓冲罐、所述末端级冲罐上均连接有与其各自配套的20平方的前端石墨列管式冷凝器、末端石墨列管式冷凝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合成氟化相转移催化剂过程中固光尾气的工业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吸收组件为两级水吸收结构,具体包括两串联连接的水喷淋一级水吸收塔、水喷淋二级水吸收塔,所述水喷淋一级水吸收塔用于接收来自上游的气体,所述水喷淋二级水吸收塔用于向所述碱吸收组件输送气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合成氟化相转移催化剂过程中固光尾气的工业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碱吸收组件为两级碱吸收结构,具体包括两串联连接的液碱喷淋一级碱吸收塔、液碱喷淋二级碱吸收塔,所述液碱喷淋一级碱吸收塔用于接收来自上游的水喷淋二级水吸收塔排出的气体,所述液碱喷淋二级碱吸收塔用于向所述引风机输送气体。
7.合成氟化相转移催化剂过程中固光尾气的工业处理方法,该工业处理方法采用上述工业处理系统实现对固光尾气的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S1:上述系统接收外部冒出的光气尾气;
S2:光气尾气进入所述多级外循环吸收组件内部完成三级连续氯化吸收,并在各反应釜内形成的Vilsmeier试剂1(所述Vilsmeier试剂1在70℃以上溶解在反应釜内未反应的偶极溶剂与二氯乙烷的混合液中);
S3:上述经处理的光气尾气继续依次进行两级水吸收、两级碱吸收后经引风机输出后引入RTO燃烧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合成氟化相转移催化剂过程中固光尾气的工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的光气尾气、偶极溶剂(DMI或DMF或NMP)、二氯乙烷的摩尔配比为0.1-1:1:1.0-4。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合成氟化相转移催化剂过程中固光尾气的工业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的所述多级外循环吸收组件的各个搪瓷反应釜内部均将尾气吸收温度提升至70℃以上,用以防止结晶不溶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宁康盛彩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济宁康盛彩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545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