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级串联多级喷淋的SO2 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55673.3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1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宝荣;茅佳俊;刘虎祯;葛珉;杨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海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亿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96;B01D53/50;B01D53/75;B01D53/14;B01D53/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封睿 |
地址: | 225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级 串联 多级 喷淋 so base sub | ||
1.一种两级串联多级喷淋的SO2尾气回收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水洗塔(1)、二级碱洗塔(2)、外部除雾装置(3)、引风机(4)、水洗塔循环泵(5)、碱洗塔循环泵(6)、碱液储罐(7)和计量泵(8),其中一级水洗塔(1)、二级碱洗塔(2)、外部除雾装置(3)和引风机(4)顺次连接;
所述一级水洗塔(1)设置多对喷淋层(14)和均流层(15),其中喷淋层(14)和均流层(15)成对设置,每对结构中均流层(15)位于喷淋层(14)下方,所述一级水洗塔(1)还与废气管道、补充水管道、水洗塔循环泵(5)和储槽连接;
所述二级碱洗塔(2)内部设置1个旋流板除雾层(16),以及位于旋流板除雾层(16)下方的多对喷淋层(14)和均流层(15),其中喷淋层(14)和均流层(15)成对设置,每对结构中均流层(15)位于喷淋层(14)下方;所述二级碱洗塔(2)还与补充水管道、碱洗塔循环泵(6)、计量泵(8)和排液管道连接;
所述碱液储罐(7)与碱液管道、排液管道和计量泵(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级串联多级喷淋的SO2尾气回收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水洗塔(1)和二级碱洗塔(2)的喷淋层(14)上设置多个螺旋喷嘴,相邻喷淋层的喷嘴错开布置,上层喷淋层的喷嘴个数不少于下层喷淋层的喷嘴个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级串联多级喷淋的SO2尾气回收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水洗塔(1)和二级碱洗塔(2)的均流层(15)采用两块多孔板成90°错开,上层均流层(15)的多孔板的开孔率不大于下层均流层(15)的多孔板的开孔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级串联多级喷淋的SO2尾气回收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除雾装置(3)采用丝网型式进行除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级串联多级喷淋的SO2尾气回收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一级水洗塔(1)与补充水管道之间,二级碱洗塔(2)与补充水管道之间,以及碱液管道与碱液储罐(7)之间,设置补液阀(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级串联多级喷淋的SO2尾气回收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一级水洗塔(1)、二级碱洗塔(2)和碱液储罐(7)上设置液位变送器(10),监测液位低于设定值时开启补液阀(12),达到设定液位值时关闭补液阀(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级串联多级喷淋的SO2尾气回收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一级水洗塔(1)与储槽之间,二级碱洗塔(2)与排液管道之间,以及碱液储罐(7)与排液管道之间设置排液阀(1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级串联多级喷淋的SO2尾气回收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一级水洗塔(1)与废气管道之间设置压力变送器(9),监测装置入口处的表压值,以控制引风机(4)运行频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级串联多级喷淋的SO2尾气回收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二级碱洗塔(2)上设置PH计(11),检测吸收液酸碱度,控制计量泵(8)的启停。
10.基于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SO2尾气回收净化装置的尾气回收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如下:
SO2尾气收集汇总后经废气管道接入一级水洗塔(1),所述一级水洗塔(1)的吸收液为补充水管道接入的工艺过程水,通过水洗塔循环泵(5)进行多级喷淋,吸收SO2生成的亚硫酸由储槽存储,初级净化后的SO2尾气则继续接入二级碱洗塔(2);所述二级碱洗塔(2)的吸收液为NaOH碱液,通过碱洗塔循环泵(6)进行多级喷淋,并进行内部初级除雾,进一步净化的SO2尾气则继续接入外部除雾装置(3),去除小液滴后通过引风机(4)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海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亿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扬州海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亿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567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