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电站流体动压型主泵机械密封的随动密封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56123.3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06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郭逸;刘强;陈侃;刘伟;任何冰;尚宪和;郑永祥;张兴田;洪源平;奉明忠;张君凯;胡蔚;林仲;郭鹏飞;顾为柏;张云华;刘德军;孙永信;翁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34 | 分类号: | F16J15/34;F16J15/3268;F16J15/3284;F04D29/04;F04D29/10;F04D29/12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王朋 |
地址: | 3143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电站 流体 动压型主泵 机械 密封 结构 | ||
本公开属于核电维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电站流体动压型主泵机械密封的随动密封结构。本公开实施例中,由于O形圈静环导的尺寸与静环导套的外径能够更良好的配合,使静环导套与静环座之间摩擦阻力相较于相关技术大幅下降,由此使得静环的随动性能明显改善,O形圈在长期使用后仍能保持原状,有效减少机械密封低压泄漏量,泄漏量高问题得以改善。本公开的核电站流体动压型主泵机械设备的密封结构能够解决某流体动压型主泵机械密封频繁出现故障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对保障核电站安全也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电维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电站流体动压型主泵机械密封的随动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来讲,核电站反应堆主冷却剂泵(简称主泵)是核电厂的关键敏感设备,是核电厂的心脏。核电站在运流体动压型主泵机械密封自调试以来,短短5年时间,出现多达近20台次主泵机械密封低压泄漏流高、三级密封前压力下降甚至为0的事件。造成核电厂停机停堆检修或大修主线延误,严重影响核电厂的核安全以及经济效益,因此,如何避免主泵机械密封泄漏,保证主泵安全稳定运行,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核电站流体动压型主泵机械密封的随动密封结构。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核电站流体动压型主泵机械密封的随动密封结构,所述核电站流体动压型主泵机械密封的随动密封结构包括:O形圈、静环座、静环导套,所述核电站流体动压型主泵机械密封包括:主轴、轴套、动环座、动环组件、静环组件、静环座、静环导套、以及壳体,所述轴套为管状,所述动环座、动环组件、静环组件、静环座、静环导套为环形;
所述轴套固定套接在所述主轴外侧,所述动环座固定套接在所述轴套外侧,所述动环组件套设在所述轴套外侧,且所述动环组件与所述动环座固定连接,所述动环组件位于所述动环座上方;
所述静环导套套设在所述轴套外侧,所述静环导套上端具有沿径向向外侧延伸的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与所述外壳内侧固定连接,所述静环座的上表面与所述台阶部的下表面弹性连接,所述静环组件与所述静环座固定连接,所述静环组件位于所述静环座下方,所述静环组件的下表面与所述动环组件的上表面之间具有缝隙;
所述静环座的边缘具有沿轴向向上延伸的凸台,所述静环导套下端的外侧与所述凸台的内侧壁相对,所述凸台的内侧壁设置周向的凹槽,所述O形圈套设在所述静环导套下端的外侧,且所述O形圈位于所述凹槽内,以密封所述静环导套下端的外侧与所述凸台的内侧壁之间的缝隙;
所述静环导套下端的外径为286.5毫米,所述O形圈的内径介于285.5毫米至287毫米之间,所述O形圈的线径介于5毫米至5.4毫米之间,所述O形圈的邵氏硬度介于65HA至80HA。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O形圈材料为三元乙丙橡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O形圈的预压缩率介于0.0%至0.55%。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O形圈的压缩量介于10%至15%。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O形圈材料表面涂有硅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核电站流体动压型主泵机械密封的随动密封结构还包括:支撑环;
所述支撑环位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支撑环位于所述O形圈下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动环组件包括由内至外嵌套的动环、动环镶环以及动环保持环;
所述动环、动环镶环以及动环保持环之间过盈配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静环组件包括由内至外嵌套的静环、静环镶环以及静环保持环;
所述静环、静环镶环以及静环保持环之间过盈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未经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61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器人自动钻铆作业状态实时监控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旋钮转向柱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