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线夹防护罩的注塑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56483.3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86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张明龙;郑凌娟;李衍川;高源;钱健;陈石川;何锋;李长林;林剑平;朱淑娟;刘坚;陈辉龙;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建中试所电力调整试验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元鹏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70 | 分类号: | H01R4/70;H01R11/09;H01R43/00;H01B17/62;H01B19/00;C09J175/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黄诗锦;蔡学俊 |
地址: | 350007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防护罩 注塑 制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一种用于线夹防护罩的注塑制品,包括塑料线夹外罩以及位于塑料线夹外罩内部的金属线夹,所述金属线夹上安装有导线,所述金属线夹外表面与塑料线夹外罩内表面之间设有聚氨酯硬块层,用以将金属线夹、导线及塑料线夹外罩粘结为一体式。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新型的现场绝缘罩注塑完成后,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固化,使线夹和导线裸露点与外界完全隔离,有效阻止了盐雾对金属材质的影响,避免了线夹腐蚀、导线龟裂和自燃等故障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线夹防护罩的注塑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配网架空绝缘导线连接一般采用线夹连接,由于配套线夹的绝缘罩与线夹本体间隙较多、密封性差,在沿海地区盐雾会积累在绝缘罩内,进而导致绝缘罩内金属材质的线夹和线芯发生腐蚀,并引起线夹两端导线龟裂,随着时间的迁移,龟裂会向线夹两侧导线蔓延,严重时会引起绝缘导线自燃,引发严重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线夹防护罩的注塑制品及其制备方法,结构简单且密封性强,避免绝缘罩内金属材质的线夹和线芯发生腐蚀,提升安全性。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线夹防护罩的注塑制品,包括塑料线夹外罩以及位于塑料线夹外罩内部的金属线夹,所述金属线夹上安装有由塑料线夹外罩内部延伸至塑料线夹外罩外部的导线,所述金属线夹外表面与塑料线夹外罩内表面之间设有聚氨酯硬块层,用以将金属线夹、导线及塑料线夹外罩粘结为一体式。
进一步的,所述塑料线夹外罩上方中部设有溢流口以及位于溢流口侧部的注塑口。
进一步的,所述聚氨酯硬块层由罐体封装的液体聚氨酯A料和液体聚氨酯B料组成,通过注胶枪将二者混合并由注塑口注入塑料线夹外罩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塑料线夹外罩由上外罩和下外罩扣合组装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聚氨酯硬块层表面电阻率≥1.0×1013Ω。
进一步的,一种用于线夹防护罩的注塑制品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如下:(1)先将金属线夹与导线安装好以后,将塑料线夹外罩扣好,此时金属线夹外表面与塑料线夹内表面之间均匀形成一定的间隙;(2)将小型罐体封装的液体聚氨酯A料和液体聚氨酯B料通过注胶枪混合并从注塑口注入塑料线夹外罩内,待溢流口有少量聚氨酯混合料溢出后,停止灌注;(3)塑料线夹外罩内部填充的聚氨酯混合料迅速固化成聚氨酯硬块层,将金属线夹、导线、塑料线夹外罩粘结成一个整体,使金属线夹和导线裸露点与外界完全隔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密封性强,使用方便,往塑料线夹外罩内注塑完成后,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固化,使线夹和导线裸露点与外界完全隔离,有效阻止了盐雾对金属材质的影响,避免了线夹腐蚀、导线龟裂和自燃等故障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俯视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A-A;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侧视图。
图中:1-金属线夹,2-导线,3-塑料线夹外罩,4-注塑口,5-溢流口,6-聚氨酯硬块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线夹防护罩的注塑制品,包括塑料线夹外罩3以及位于塑料线夹外罩内部的金属线夹1,所述金属线夹上安装有由塑料线夹外罩内部延伸至塑料线夹外罩外侧部的导线2,所述金属线夹外表面与塑料线夹外罩内表面之间设有聚氨酯硬块层6,用以将金属线夹、导线及塑料线夹外罩粘结为一体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建中试所电力调整试验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元鹏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建中试所电力调整试验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元鹏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64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