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风能趋转脱油式水面油污吸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56510.7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7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何安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安静 |
主分类号: | E02B15/08 | 分类号: | E02B15/08;E02B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棘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0 | 代理人: | 戴丽伟 |
地址: | 322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风能 趋转脱油式 水面 油污 吸附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风能趋转脱油式水面油污吸附装置,属于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可以实现以自然风能为源动力,推动中空风转吸油球自主转动,中空风转吸油球外表面特殊设置的压变移气覆球在转动时,在吸油浮块上趋转孔内受到挤压形变,一方面将气体转移至中空风转吸油球上的气胀脱油棒中,促使其充气多点膨胀对中空风转吸油球形成物理挤压,从而迫使中空风转吸油球在受压后释放出吸附的油液,另一方面压变移气覆球在形变时借由磁吸力来与相邻的压变移气覆球进行紧密结合,形成无缝的隔油层,从而使得释放出的油液只能通过气胀脱油棒膨胀形成的通道进入到集油球内被收集,实现中空风转吸油球的不断吸油和脱油,显著提高水面油污的吸附效率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治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风能趋转脱油式水面油污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水上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水上事故的风险也越来越高。船舶集中航行和停泊的水域,船舶的排放或泄露,都会产生大量漂浮物。水面漂浮物包括浮油、垃圾、植物残骸等,具有污染范围大、破坏时间长、扩散和漂移速度快等特点。漂浮物在水面上形成的大面积(油)膜阻隔正常的水气交换过程,影响生物链的循环,破坏生态平衡,恶化水体质量。
目前对于水面油污的处理方式,大多采用吸油毡、吸油棉进行物理吸收处理,配合吸油围栏,垃圾回收袋进行阻挡和回收,但是由于吸油毡、吸油棉进行物理吸收时容易出现饱和现象,无法继续吸附油污,技术人员需要进行打捞回收挤压处理回收油污后方可继续投入使用,极大的浪费人力物力,降低水面油污的处理效率。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风能趋转脱油式水面油污吸附装置,它可以实现以自然风能为源动力,推动在水面上吸附油污的中空风转吸油球在吸油浮块上自主转动,中空风转吸油球外表面特殊设置的压变移气覆球在转动时,在吸油浮块上趋转孔内受到挤压形变,一方面将气体转移至预埋在中空风转吸油球上的气胀脱油棒中,促使其充气多点膨胀对中空风转吸油球形成物理挤压,从而迫使中空风转吸油球在受压后释放出吸附的油液,另一方面压变移气覆球在形变时借由磁吸力来与相邻的压变移气覆球进行紧密结合,形成无缝的隔油层,从而使得中空风转吸油球释放出的油液只能通过气胀脱油棒膨胀形成的通道进入到集油球内被收集,实现中空风转吸油球的不断吸油和脱油,显著提高水面油污的吸附效率及效果,降低人力物力成本。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风能趋转脱油式水面油污吸附装置,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吸油浮块,所述吸油浮块上开设有趋转孔,所述趋转孔内活动连接有相匹配的中空风转吸油球,所述中空风转吸油球内端连接有相匹配的集油球,所述中空风转吸油球外端镶嵌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气胀脱油棒,所述气胀脱油棒远离集油球一端连接有压变移气覆球,且压变移气覆球位于中空风转吸油球外表面上,所述压变移气覆球与气胀脱油棒之间相互连通,所述集油球上开设有多个与气胀脱油棒相对应的收油孔,所述收油孔内安装有单向阀,所述气胀脱油棒包括筒状内嵌棒和多个鼓气压油膜,所述鼓气压油膜均匀分布于筒状内嵌棒外侧壁上并与其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压变移气覆球包括成膜气囊球和多个磁性微粒,且多个磁性微粒镶嵌连接于成膜气囊球垂直于气胀脱油棒的中线位置上并均匀分布,利用相邻成膜气囊球上的磁性微粒的磁吸力,来建立更为紧密的连接,不易出现空隙,同时也不易在挤压释放出油液后因为液压而出现缝隙,提高油液定点回收效果。
进一步的,相邻所述压变移气覆球之间的距离小于压变移气覆球的直径,所述成膜气囊球采用弹性疏油材料制成,压变移气覆球在形变贴合在中空风转吸油球后,由于覆盖面积大于之间空隙区域面积,因此在相邻的压变移气覆球形变连接时具有一定的重叠区域,在磁性微粒的磁吸配合后可以确保实现无缝的紧密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安静,未经何安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65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助型妇产科产后用阴道护理装置
- 下一篇:无甲醛抗皱免烫交联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