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新型进气结构的发动机气缸盖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57185.6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4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张雷;朱杰;曾丽丽;梁德浦;曾泽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42 | 分类号: | F02F1/42;F02B3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王洪娟 |
地址: | 537006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新型 结构 发动机 缸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新型进气结构的发动机气缸盖,属于发动机进气领域,解决传统发动机气缸盖的进气结构中燃烧室内燃料与新鲜空气混合不充分的问题。该气缸盖包括气缸盖本体、进气门、气门导管和气门座圈,所述的气缸盖本体内设有多组气缸盖气道,每组气缸盖气道末端的气缸盖本体上设有气缸盖喉口引流通道,气门座圈上设有气门座圈喉口,气门座圈喉口末端的气门座圈上设有气门座圈密封锥孔,气门座圈密封锥孔末端的气缸盖本体上设有与燃烧室连通的座圈底部倒角孔,所述的气缸盖气道、气缸盖喉口引流通道、气门座圈喉口、气门座圈密封锥孔、座圈底部倒角孔依次连通。本发明的发动机气缸盖,促使发动机燃烧室内燃料与新鲜空气混合更加均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气缸盖,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具有新型进气结构的发动机气缸盖。
背景技术
目前,内燃机的气缸盖通常有两种进气道形式,一、切向气道;二、螺旋气道。前者是使气道在气缸壁上转向,以形成缸内涡流;后者则是使气流在进入气缸前形成涡流。其中,螺旋气道性能略优于切向气道,螺旋气道呈螺旋曲面状,空气高速经过进气道后自身形成涡流,涡流比大,流量系数偏小;切向气道自身不能形成涡流,只能通过气缸壁的引导作用形成涡流,涡流比小,流量系数大。
传统螺旋进气道和切向气道都有缺点,螺旋气道流量系数偏小,影响缸内充气效率,气缸内进气量不足;切向气道的涡流比小,影响气缸内空气与燃油混合均匀度,这都会导致缸内燃烧不充分,燃油经济性差,排放差,难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新型进气结构的发动机气缸盖,能够保证较高的流量参数,促使发动机燃烧室内燃料与新鲜空气混合更加均匀。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具有新型进气结构的发动机气缸盖,包括气缸盖本体、进气门、气门导管和气门座圈,所述的气缸盖本体内设有多组气缸盖气道,每组所述的气缸盖气道末端的气缸盖本体上设有气缸盖喉口引流通道,所述的气门座圈上设有气门座圈喉口,所述的气门座圈喉口末端的气门座圈上设有气门座圈密封锥孔,所述的气门座圈密封锥孔末端的气缸盖本体上设有与燃烧室连通的座圈底部倒角孔,所述的气缸盖气道、气缸盖喉口引流通道、气门座圈喉口、气门座圈密封锥孔、座圈底部倒角孔依次连通。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气缸盖喉口引流通道为上小下大的结构,包括上部圆锥、中间过渡圆角和下部圆柱,所述的上部圆锥、中间过渡圆角和下部圆柱依次衔接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的气缸盖进气道包括平缓气流通道,所述的平缓气流通道上靠近气缸盖侧面的一端设有进气口,所述的平缓气流通道上位于气门导管处设有混合槽,所述的混合槽下方设有局部缩口气流通道,所述的局部缩口气流通道末端设有异形进气道喉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气口、平缓气流通道、混合槽、局部缩口气流通道、异形进气道喉口依次连通,所述的异形进气道喉口与气缸盖喉口引流通道相衔接。
进一步地,所述平缓气流通道的截面积从进气口向混合槽一侧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的气门座圈安装在靠近燃烧室一侧的气缸盖本体上,所述的气门导管安装在气门座圈上方的气缸盖本体上,所述进气门的一端依次贯穿座圈底部倒角孔、气门座圈密封锥孔、气门座圈喉口、气缸盖喉口引流通道活动插接在气门导管内。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71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N-芳基吲哚啉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加工中心主轴拉钉的拆卸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