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梯度工程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57212.X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2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世合;李磊;张春晓;魏久淇;高杰;曹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工程防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B32B13/02;B32B13/04;B32B5/14;B32B7/03;B32B37/02;B28B1/04;B32B37/10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2 | 代理人: | 陆君 |
地址: | 471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梯度 工程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梯度工程材料,其包括基体胶浆混合料、增强相材料和增韧相材料,增强相材料为氧化铝超硬陶瓷球,增韧相材料为镀铜微细钢纤维,梯度工程材料为由背层、中间层、面层三个梯度层组成的复合材料,背层为高含量纤维增韧层,中间层为过渡层,面层为高硬陶瓷球增强层;超硬陶瓷球、钢纤维材料均呈梯度分布,从面层至背层,超硬陶瓷球与基体胶浆混合料的配比依次递减,钢纤维的体积掺量依次递增;同时公开上述新型梯度工程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梯度工程材料具有强度高、密实度好、抗侵爆性能优、性价比高、耐腐蚀等多项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梯度工程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梯度材料指的是根据使用需要,选择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能材料,采用先进材料复合技术,使材料组成与结构连续呈梯度变化,且内部无明显界面,从而使材料功能与性质沿厚度方向呈梯度变化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目前,国内外主要集中于功能梯度材料研究方面,选用的原材料主要包括金属类材料和陶瓷类材料,材料的尺寸与梯度构成大多是微米级,与宏观型工程结构类梯度材料的材料构成和制备技术差异较大。当前对结构类梯度材料研究主要是材料增强相、增韧相的设计理论研究和制备方法研究,针对工程防护的梯度工程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的研究还很缺乏,至今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梯度工程材料,其具有强度高、密实度好、抗侵彻性能好、抗爆炸性能优的特点;同时,公开上述新型梯度工程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工艺步骤明确,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经济性好,绿色环保。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梯度工程材料,其包括基体胶浆混合料、增强相材料和增韧相材料,增强相材料为氧化铝超硬陶瓷球,超硬陶瓷球直径为20~40mm,莫氏硬度为9~9.5,抗压强度为1500~2000MPa;增韧相材料为镀铜微细钢纤维,抗拉强度不低于1800MPa、直径为0.2~0.3mm、长度为12~27mm;梯度工程材料为由背层、中间层、面层三个梯度层组成的复合材料,背层为高含量纤维增韧层,中间层为过渡层,面层为高硬陶瓷球增强层,背层和面层厚度均≥60mm;超硬陶瓷球、钢纤维材料均呈梯度分布,从面层至背层,超硬陶瓷球与基体胶浆混合料的配比依次递减,钢纤维的体积掺量依次递增;超硬陶瓷球与基体胶浆混合料的重量比分别为面层0.5~0.8、中间层0.1~0.6、背层0,面层钢纤维体积掺量为1.0%~2.0%、中间层钢纤维体积掺量为2.0%~5.0%、背层钢纤维体积掺量为5.0%~6.0%;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基体胶浆混合料包括以下组分:硅酸盐水泥40~50%、石英砂25~35%、硅灰5~10%、偏高岭土2~4%、矿粉2~4%、水12~15%、膨胀剂1~2%、SP保水剂0.1~0.2%、减水剂1.2~1.6%。
进一步地,上述的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为52.5或以上。
进一步地,上述的石英砂粒径在50~200目。
进一步地,上述的减水剂为缓凝型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溶液,减水率不小于35%,含水率为58~62%。
上述的新型梯度工程材料,其抗压强度不小于110MPa,抗弯强度不小于30MPa,28天龄期氯离子扩散系数指标为DRCM≤1.0×10-12m2/s。
一种新型梯度工程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工程防护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工程防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72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