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物联网智慧交流充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57257.7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53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刘江林;明伟;莫绍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L53/18 | 分类号: | B60L53/18;B60L53/302;B65H75/4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李阳 |
地址: | 40000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网 智慧 交流 充电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汽车充电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物联网智慧交流充电系统,包括箱体、充电枪、线缆和控制器,还包括:线缆收纳机构和线缆冷却机构,线缆收纳机构包括收纳盒、电机、转轴、理线装置、发条盒、发条和锁定结构,线缆冷却机构包括冷却水箱和冷却风扇,冷却水箱的外壁设置有散热片,且冷却水箱的进水口与供水系统连通,冷却风扇设置在冷却箱体的一侧,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外壁分别设置有第一冷却腔和第二冷却腔,且第一冷却腔和第二冷却腔相连通,第一冷却腔设置有出水口,第二冷却腔设置有进水口,进水口通过变频式循环泵与冷却水箱连通,出水口与冷却水箱连通。本发明所提供的物联网智慧交流充电系统,线缆寿命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联网智慧交流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充电系统作为为电动汽车的运行提供能量补给的设备,是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电动汽车商业化、产业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但是,目前充电系统的连接充电枪的电缆都是外露的,而充电人员在使用后往往不会按照要求放置电缆,而是随意将电缆扔在地上,从而使得电缆容易受到各种意外的应力,如人员踩踏、汽车碾压以及高温等,而导致电缆外部的绝缘皮破损,造成电缆寿命下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物联网智慧交流充电系统,以提高电缆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物联网智慧交流充电系统,包括箱体、充电枪、线缆和控制器,还包括:线缆收纳机构和线缆冷却机构,
所述线缆收纳机构包括收纳盒、电机、转轴、理线装置、发条盒、发条和锁定结构,
所述收纳盒固定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收纳盒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呈圆台状,所述第二壳体同轴围设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围、并与所述第一壳体共同组成具有开口的收纳腔且其开口位于收纳盒的直径较小的一端,
所述第一壳体拥有中空的内腔,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内腔内,且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主动锥齿轮,
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壳体同轴设置并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内腔内、另一端向所述收纳腔的开口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之外,所述转轴的位于所述内腔内的一端设置有从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与所述主动锥齿轮啮合,
所述理线装置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径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位于所述收纳腔的开口的一端,所述理线装置的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心线的一端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另一端呈圆环状并向所述收纳腔方向延伸至所述收纳腔的开口处,
所述发条盒固定设置在所述内腔内,且所述发条盒与所述转轴同轴设置并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
所述发条设置在所述发条盒内,其一端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发条盒固定连接,
所述锁定结构用于锁定所述转轴转动,
所述线缆的一端从所述收纳腔的底部穿出后与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充电模块电连接、另一端依次从所述收纳腔的开口和所述理线装置的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心线的一端穿出后与所述充电枪连接,
所述线缆冷却机构包括冷却水箱和冷却风扇,
所述冷却水箱的外壁设置有散热片,所述冷却水箱设置在箱体内,且所述冷却水箱的进水口与所述供水系统连通,所述冷却风扇设置在所述冷却箱体的一侧,
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分别设置有第一冷却腔和第二冷却腔,且所述第一冷却腔和所述第二冷却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冷却腔设置有出水口,所述第二冷却腔设置有进水口,
所述第二冷却腔的进水口通过变频式循环泵与所述冷却水箱连通,所述第一冷却腔的出水口与所述冷却水箱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未经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72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