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魔方为载体的激光迷宫玩具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57651.0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6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徐乐;王俏婷;夏颖翀;戚玥尔;周佳宇;张梦盈;林幸民;刘青春;夏露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
主分类号: | A63F9/08 | 分类号: | A63F9/08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张建 |
地址: | 31203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魔方 载体 激光 迷宫 玩具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魔方为载体的激光迷宫玩具。它解决了现有技术设计不够合理的问题,包括魔方体,魔方体呈分体式结构且具有若干魔方框架,相邻的两个魔方框架之间通过转动连接结构相连,各个魔方框架内分别形成有若干具有呈长方体状的方格腔且呈镂空状的方格体,相邻的两个魔方框架上的方格体一一对应设置,魔方体上设有激光发生组件,各个方格体内分别放置有镜面盒体且至少一个镜面盒体与激光发生组件相对应,镜面盒体内设有光源折射组件。优点在于:激光魔方迷宫创造了一个三维空间迷宫,改变了传统迷宫局限在二维平面上的问题,运用激光代替传统迷宫中的实物来通过迷宫,利用内置的小镜子来折射激光,使激光可以在三维的空间中行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玩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魔方为载体的激光迷宫玩具。
背景技术
益智玩具,不管是少儿类的还是成人类的,顾名思义都是在玩的过程中开发智力增长智慧的玩具。其具有无限的趣味性与探索性,能够开发玩家的智力。常见的益智玩具包括积木玩具、拼图玩具、迷宫玩具和魔方玩具等。其中,迷宫玩具是益智玩具中颇受玩家喜爱的一种。现有的迷宫玩具主要包括底座、迷宫板、迷宫线路以及小圆球,即玩家通过倾斜迷宫玩具使小圆球在自身重力下在迷宫线路中滚动。也就是说,传统迷宫玩具只局限在二维平面中,在玩法使用上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且走迷宫的物体局限在实物上,导致玩家在玩耍时感到枯燥,不能充分满足玩家的需求,可玩性较差,缺乏乐趣。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立体迷宫玩具[CN201120179043.2],包括一个多面体、一颗滚动小球和一个透明或半透明的外壳;上述多面体上设有迷宫隔板,上述迷宫隔板之间构成迷宫通道,上述多面体各个面上的迷宫通道相互连通;上述外壳套在迷宫隔板上,外壳的形状与多面体形状相匹配;上述滚动小球可滚动地安放在迷宫通道内、且位于多面体和外壳之间,滚动小球的直径小于迷宫隔板的高度。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迷宫玩具只局限于二维空间的问题,将其设计成立体形状,从而使平面迷宫玩具发展到立体迷宫玩具,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依然需要依托实物才能玩耍,可玩性较差,缺乏乐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可玩性较高,无需依托实物的以魔方为载体的激光迷宫玩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以魔方为载体的激光迷宫玩具,包括呈长方体状的魔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魔方体呈分体式结构且具有若干自上向下依次叠加设置的魔方框架,相邻的两个魔方框架之间通过转动连接结构相连,各个魔方框架内分别形成有若干具有呈长方体状的方格腔且呈镂空状的方格体,相邻的两个魔方框架上的方格体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的魔方体上设有用于发射激光源的激光发生组件,各个方格体内分别放置有镜面盒体且至少一个镜面盒体与激光发生组件相对应,所述的镜面盒体内设有用于光源折射激光源从而使激光源在同一个魔方框架上相邻两个方格体之间传导和/或在相邻两个魔方框架相对应的两个方格体之间传导的光源折射组件。通过魔方体为载体,创造了一个三维空间迷宫,改变了传统迷宫玩具局限在二维平面上的问题,增加了激光魔方迷宫的玩法,运用激光源代替传统迷宫中的实物来通过迷宫,利用内置的光源折射组件来折射激光源,可以通过放置镜面盒体或者转动魔方框架使激光改道。使激光可以在三维的空间中行走。
在上述的以魔方为载体的激光迷宫玩具中,所述的魔方框架的数量为三个且自上向下依次叠加设置从而形成呈正方体状的魔方体。
在上述的以魔方为载体的激光迷宫玩具中,所述的魔方框架内方格体具有九个方格体且所述的方格体分别呈矩形阵列分布设置,且所述的方格体的方格腔呈正方体状。
在上述的以魔方为载体的激光迷宫玩具中,所述的镜面盒体包括呈正方体盒状且具有内腔的方块盒体,所述的方块盒体上端敞口,且所述的方块盒体上端通过方块盖体封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未经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76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副梁生产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临床研究数据集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