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FAST缆索检测的被动行走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58065.8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47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刚峰;孙翔宇;李戈;李长乐;张学贺;赵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6C21/00 | 分类号: | B66C21/00;B66C13/16;G01N27/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李恩庆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fast 缆索 检测 被动 行走 装置 | ||
一种用于FAST缆索检测的被动行走检测装置,属于缆索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FAST缆索检测装置在检测过程中易受距离、坡度、天气影响而导致稳定性差的问题。缆索检测装置与第一牵引装置及第二牵引装置之间分别通过牵引缆绳连接,馈源舱的每个吊挂点上均固定安装有馈源舱操作平台,所述第一牵引装置的数量与支撑塔的数量相等且每个支撑塔上均对应安装一个第一牵引装置,所述第二牵引装置的数量与第一牵引装置的数量相等且每个馈源舱操作平台上均对应安装有第二牵引装置。利用上下双牵引的方式保证缆索检测装置在被测缆索上平稳的上下爬行,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缆索检测设备易受距离、坡度、天气影响而导致稳定性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FAST缆索检测的被动行走检测装置,属于缆索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缆索已被广泛的应用于桥梁、电力、建筑和矿山业中,除大桥外,许多大型建筑如机场、体育场及FAST等也采用了缆索结构。在对建筑的缆索进行探伤时,很长时期内,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针对小型缆索建筑使用液压升降平台进行缆索涂装,另一种是利用预先装好的塔顶的吊点,同时在被测缆绳上放置有吊篮车,在塔顶吊点处与吊篮车之间采用钢丝绳连接,吊篮车上可通过手动的钢丝卷扬机构实现了吊篮车在被测缆绳上移动,吊篮车上搭载操作人员,当吊篮车沿缆索进行移动时,采用人工携带设备的方式进行缆索探伤工作。采用人工携带设备的方式进行缆索探伤工作,不仅效率低,而且安全性差,成本高。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Aperture Spherical radioTelescope)英文简称刚好是FAST。FAST是世界在建的最大射电望远镜,借助天然圆形溶岩坑建造。FAST的反射镜边框是1500米长的环形钢梁,而缆索则依托钢梁,悬垂交错,呈现出球形网状结构。FAST的反射面100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用于汇聚无线电波、供馈源接收机接收。
在洼地周边山峰上建造6个百余米的支撑塔101,安装公里尺度的缆索柔性支撑体系及其导索、卷索机构,以实现馈源舱的一级空间位置调整;制造直径10米左右的馈源舱102,在馈源舱内安装Stewart平台(精调并联机器人)用于二级调整;制造两级调整机构之间的转向机构,辅助调整馈源舱的姿态角。由于馈源舱质量大,工作时被6根缆索悬于高空中,每根缆索长度300米至500米。6根缆索的一端对应连接在馈源舱的六个吊挂点,另一端对应连接在支撑塔顶端,6根缆索对应通过六个设置在支撑塔顶端的馈源舱缆索卷扬设备实现支撑、卷索。
为了保证FAST能安全工作,需要定期对每跟缆索(即钢索)进行检测和维护,检测内容主要包括缆索是否有缺陷,缆索内部是否有锈蚀、磨损、断丝等情况。而现有的FAST缆索检测方法具有距离长、坡度大、受风雨天气影响等诸多困难,导致稳定性差,进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FAST缆索检测装置在检测过程中易受距离、坡度、天气影响而导致稳定性差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用于FAST缆索检测的被动行走检测装置。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FAST缆索检测的被动行走检测装置,它包括滑动安装在被测缆索上的缆索检测装置以及控制缆索检测装置在被测缆索上移动的第一牵引装置及第二牵引装置,缆索检测装置与第一牵引装置及第二牵引装置之间分别通过牵引缆绳连接,馈源舱的每个吊挂点上均固定安装有馈源舱操作平台,所述第一牵引装置的数量与支撑塔的数量相等且每个支撑塔上均对应安装一个第一牵引装置,所述第二牵引装置的数量与第一牵引装置的数量相等且每个馈源舱操作平台上均对应安装有第二牵引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缆索检测装置包括滑动安装在被测缆索上的缆索无损探伤仪。
进一步地,所述缆索检测装置还包括对称固装在缆索无损探伤仪两侧的轿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牵引装置对应位于馈源舱缆索卷扬设备的上方,所述第二牵引装置对应位于馈源舱的每个吊挂点正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80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蛋白质合成革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轨道车辆模块化内装墙板结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