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氨基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59502.8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25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黎旦光;徐贵红;苏伟麟;黎罗王;梁正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肇庆福田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6 | 分类号: | C08L67/06;C08L91/06;C09J167/06;C09J11/08;C08G63/685;C08G63/91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刘婉 |
地址: | 52623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基 改性 不饱和 聚酯树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基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其由以下组分反应合成:饱和二元酸或酸酐、不饱和二元酸或酸酐、多元醇、氨基化合物、活性稀释剂、阻聚剂和石蜡。本发明的利用氨基改性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可以有效地降低收缩率,提高树脂的柔韧性与粘接力,特别是对PMMA亚克力与ABS复合板材粘接力可以大大提高,从而解决现有不饱和聚酯树脂产品中粘接力差、收缩率大及冲击韧性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氨基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
背景技术
不饱和聚酯树脂是热固性树脂中最常用的一种,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在室温下固化,在常压下成型,工艺性能灵活,特别适合大型和现场制造玻璃钢制品,固化后树脂综合性能好,力学性能低于环氧树脂、乙烯基树脂,但优于酚醛树脂。由于不饱和树脂的性价比高,因此,不饱和树脂应用极其广泛,如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浇注成型树脂、表面涂层树脂、胶粘剂树脂等,然而,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缺点是收缩大,粘接力较低,制品性能偏脆性,这些缺陷限制了其发展。
多年来,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报导较多,有环氧改性、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改性、异氰酸酯改性、DCPD改性,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某一方面性能以适应市场不同的应用需要。
目前,急需一种能够降低收缩、同时提高柔韧性和粘接力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低收缩、提高树脂的柔韧性与粘接力的不饱和聚酯树脂。
为了实现以上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氨基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其由以下组分反应合成:饱和二元酸或酸酐、不饱和二元酸或酸酐、多元醇、氨基化合物、活性稀释剂、阻聚剂和石蜡;
其中所述饱和二元酸或酸酐与所述不饱和二元酸或酸酐的摩尔比是1.5:1至4.5:1;优选1.5:1至3:1。
全部二元酸或酸酐与所述多元醇的摩尔比是1:1.02至1:1.1;最优选1:1.08。
所述氨基化合物与多元醇的摩尔比是1:10至1:27;优选1:11至1:26。
所述活性稀释剂与酸醇总量的摩尔比是1:2.1至1:3;优选1:2.3至1:2.4。
优选地,本文所称的“氨基化合物”是指含有氨基(-NH2)的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一乙醇胺、二乙醇胺和三乙醇胺、氨基酸、三聚氰胺、苯代三聚氰胺、核酸、N,N’-双羟甲基脲、1,3-双羟甲基脲、尿素、氨基甲酸酯丙烯酸、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饱和二元酸或酸酐是邻苯二甲酸酐、四氢苯酐、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己二酸、癸二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不饱和二元酸或酸酐是顺丁烯二酸酐、反丁烯二酸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多元醇是乙二醇、丙二醇、二甘醇、甲基丙二醇、一缩二丙二醇、聚醚多元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活性稀释剂是苯乙烯、甲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阻聚剂是甲基对苯二酚、对叔丁基邻苯二酚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阻聚剂的加入量为总投料质量(即全部多元醇、二元酸和氨基化合物、稀释剂的重量之和)的至少0.02%,不超过0.06%。
优选地,所述氨基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通过以下步骤制得:将多元醇、氨基化合物、饱和二元酸或酸酐、不饱和二元酸或酸酐、四分之一阻聚剂在100~200℃的范围内回流反应至酸值小于30mgKOH/g,降温到150℃加入二分之一阻聚剂,再降温到70-100℃加入苯乙烯、剩余的阻聚剂和石蜡,得到所述氨基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肇庆福田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肇庆福田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95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