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瞬变电磁法的输电线选线方法、系统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59616.2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802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杨勃;王谦;陈咏涛;付志红;鲍明晖;吴牧阳;龙英凯;印华;杨华夏;胡绪权;刘龙欢;徐正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3/10 | 分类号: | G01V3/10;G01S19/4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贺春林 |
地址: | 401123 重庆市渝北***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磁 输电线 方法 系统 装置 | ||
1.一种基于瞬变电磁法的输电线路选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预先规划的输电线路走廊制定第一航空路径;
沿所述第一航空路径飞行,并同时向下方发射瞬变电磁探测信号及接收反馈信号,实时记录所述反馈信号的坐标信息;
分析并处理所述反馈信号及所述反馈信号对应的坐标信息,完成所述输电线路走廊的视电阻率-视深度剖面图;
基于所述视电阻率-视深度剖面图,以及所述输电线路走廊实际需求规划杆塔安装位置;
在所述杆塔安装位置的地表进行地面瞬变电磁探测;
根据所述地面瞬变电磁探测结果,确定所述输电线路走廊选线;
所述沿所述第一航空路径飞行,并同时向下方发射瞬变电磁探测信号及接收反馈信号,实时记录所述反馈信号的坐标信息,包括以下子步骤:
从所述第一航空路径起点沿所述第一航空路径低空飞行至所述第一航空路径终点,以得到第一路径测量数据集;
以所述第一航空路径平行并相距预设距离规划第二航空路径,从所述第一航空路径终点沿所述第二航空路径低空飞行至所述第一航空路径起点,以得到第二路径测量数据集;
所述分析并处理所述反馈信号及所述反馈信号对应的坐标信息,完成所述输电线路走廊的视电阻率-视深度剖面图,包括:
将所述第一路径测量数据集与第二路径测量数据集,按坐标信息和数据质量归纳整理为一组测量数据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瞬变电磁法的输电线路选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并处理所述反馈信号及所述反馈信号对应的坐标信息,完成所述输电线路走廊的视电阻率-视深度剖面图,还包括:
计算每个所述反馈信号接收位置中心处的磁场强度;
根据所述磁场强度确定所述反馈信号对应地理位置的视电阻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瞬变电磁法的输电线路选线方法,其特征在于:
计算每个所述反馈信号接收位置中心处的磁场强度H(t),满足以下公式:
其中,
式中,I0是发射电流强度,μ0是真空磁导率,a是发射线圈直径,u是瞬变电磁场参数,ρ为等效电阻率;
根据所述磁场强度确定所述反馈信号对应地理位置的视电阻率,满足以下公式:
式中,ρi为在时间等于ti时的等效电阻率,ρr为视电阻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瞬变电磁法的输电线路选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述视电阻率-视深度剖面图,以及所述输电线路走廊实际需求规划杆塔安装位置之前,包括:
基于所述视电阻率-视深度剖面图,推断所述输电线路走廊地下的地质形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瞬变电磁法的输电线路选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沿所述第一航空路径飞行,并同时向下方发射瞬变电磁探测信号及接收反馈信号,实时记录所述反馈信号的坐标信息,包括:
在每个所述反馈信号的接收位置多次采集数据,并对全部所述采集数据叠加处理。
6.一种基于瞬变电磁法的输电线路选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包括:
飞行模块,用于搭载第一瞬变电磁探测模块和坐标定位模块,还用于沿第一航空路径飞行;
第一瞬变电磁探测模块,用于向所述飞行模块下方发射瞬变电磁探测信号及接收反馈信号;
坐标定位模块,用于实时记录所述反馈信号的坐标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预先规划的输电线路走廊制定第一航空路径;还用于分析并处理所述反馈信号及所述反馈信号对应的坐标信息,完成所述输电线路走廊的视电阻率-视深度剖面图;还用于基于所述视电阻率-视深度剖面图,以及所述输电线路走廊实际需求规划杆塔安装位置;还用于根据二次瞬变电磁探测结果,确定所述输电线路走廊选线;
第二瞬变电磁探测模块,用于在所述杆塔安装位置的地表进行二次瞬变电磁探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5961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