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缓解人脸识别设备负荷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60461.4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4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巍;章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速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G06F9/50 |
代理公司: | 合肥维可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35 | 代理人: | 吴明华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习友路33***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解 识别 设备 负荷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缓解人脸识别设备负荷的方法及系统,包括:采集待识别的人脸数据;封装待识别的人脸识别数据形成面部识别报文,传输至进行面部识别报文的上游处理平台;获取上游处理平台的识别反馈报文:若解析识别反馈报文后,获取的人脸数据为有效数据,反馈识别结果为通过;若解析识别反馈报文后,获取的人脸数据为无效数据,反馈识别结果为不通过。本发明能够将人脸数据解析过程按设备进行分类,且对应的分类有且只有唯一的人脸数据匹配,有效减轻用于人脸识别的设备的负荷;且不再受限于传统技术上由于人脸识别设备部署方式的扩容限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脸识别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缓解人脸识别设备负荷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人脸识别功能运用越来越成熟,对硬件配置要求越来越低,但是对存储的要求依然比较高,需要大空间来保存导入的图片和人像数据,导致目前的人脸识别设备存储遇到瓶颈,并且设备由于其需要部署在现场,导致对其存储空间的扩容不方便。
现有的人脸识别设备具有以下几种缺陷:
设备在进行人脸识别过程中,由于需要随时导入新的数据,时间过长容易导致设备对人脸解析的算力不足,易引发宕机或者其他人脸识别的错误;
由于对人脸识别的设备需要在现场部署,因而对其设备的管理和容量扩容手段难度增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解人脸识别设备负荷的方法及系统,能够将人脸数据解析过程按设备进行分类,且对应的分类有且只有唯一的人脸数据匹配,有效减轻用于人脸识别的设备的负荷;且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对图像解析端进行任意部署和扩容,不再受限于传统技术上由于人脸识别设备部署方式的限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解人脸识别设备负荷的方法,应用于图像采集端,包括:
采集待识别的人脸数据;
封装待识别的人脸识别数据形成面部识别报文,传输至进行面部识别报文的上游处理平台;
获取上游处理平台的识别反馈报文:
若解析识别反馈报文后,获取的人脸数据为有效数据,反馈识别结果为通过;
若解析识别反馈报文后,获取的人脸数据为无效数据,反馈识别结果为不通过。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面部识别报文包括待识别的人脸数据和记录采集所述人脸数据的图像采集端的设备信息。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上游处理平台在接收到所述图像采集端的面部识别报文后,解析对应的人脸数据的报文内容和图像采集端的设备信息。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基于解析后的图像采集端的设备信息,所述上游处理平台检索已存储的图像解析端:
若检索到存在任一记录所述图像采集端设备信息的图像解析端,传输面部识别报文至所述图像解析端;
若检索到不存在任一记录所述图像采集端设备信息的图像解析端,设置上游处理平台告警。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应用于图像解析端,包括:
获取并存储所述上游处理平台传输的面部识别报文;
检索已存储的人脸数据信息:
若检索到存在任一与所述面部识别报文的人脸数据的相似度不低于相似度阈值,记录匹配过程信息,传输匹配的已存储人脸数据信息,标记为有效数据,封装形成识别反馈报文传输至所述上游处理平台;
若检索到不存在任一与所述面部识别报文的人脸数据的相似度低于相似度阈值,记录匹配过程信息,标记为异常数据,封装形成识别反馈报文并传输识别反馈报文至所述上游处理平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速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华速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04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缓解人脸识别设备负荷的服务器
- 下一篇:一种轴流风机加工用机壳钻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