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磁锁止差速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61087.X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5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林江辉;张美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市阿瑞诗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48/06 | 分类号: | F16H48/06;F16H48/24;F16H48/34;F16H48/40 |
代理公司: | 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浙江)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王卫兵 |
地址: | 317500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城西街道***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差速器 | ||
1.一种电磁锁止差速器,包括具有腔室的壳体(1),腔室内转动连接有前半轴螺旋齿(2)、后半轴螺旋齿(3)、与前半轴螺旋齿(2)相啮合的前行星齿轮(4)、以及与后半轴螺旋齿(3)相啮合的后行星齿轮(5),前行星齿轮(4)与后行星齿轮(5)一一对应且相啮合,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后行星齿轮(5)后侧的后半轴螺旋齿(3)的侧壁上开设有啮合齿一(6),腔室的内侧壁开设有直齿一(7),腔室内设有锁止圈(8),锁止圈(8)的外圈开设有与直齿一(7)相啮合的直齿二(9)、内圈开设有轴向位移至啮合齿一(6)时能与啮合齿一(6)相啮合的啮合齿二(10);所述壳体(1)的前侧设有电磁线圈(11),电磁线圈(11)与壳体(1)之间设有吸环(12),且电磁线圈(11)通电后对吸环(12)产生向前的吸力,吸环(12)与拉杆(13)的前端固定连接,拉杆(13)的后端穿入壳体(1)至腔室中、并其与锁止圈(8)固定连接,锁止圈(8)的前端面与后行星齿轮(5)的后端面之间设有复位弹簧(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锁止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11)包括有环形磁盘(15),环形磁盘(15)的后端面开设有与环形磁盘(15)同一轴线的环形凹槽(16),环形凹槽(16)内缠绕有漆包线(17),环形磁盘(15)的后端外边沿向后延伸形成一口径前小后大的内锥面(18),所述吸环(12)的前端外边沿向内凹陷形成与内锥面(18)相对应的外锥面(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锁止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齿一(6)包括有若干个、且外径从前至后逐一缩小的阶梯齿一(20),所述啮合齿二(10)包括有与阶梯齿一(20)一一对应的阶梯齿二(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锁止差速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前半轴螺旋齿(2)与后螺旋齿之间的腔室内设置有中间套(22),中间套(22)的内孔上开设有同步直齿,且中间套(22)的内孔中设置有外圈齿与同步直齿相啮合的前定位圈(23)与后定位圈(24),前定位圈(23)的前端面与前半轴螺旋齿(2)的后端面相抵靠,后定位圈(24)的后端面与后半轴螺旋齿(3)的前端面相抵靠,前定位圈(23)与后定位圈(24)之间设置有弹性垫片(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锁止差速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后行星齿轮(5)后侧的腔室内设置有耐磨圈(26),所述复位弹簧(14)的前端抵靠在耐磨圈(26)的后端面上,耐磨圈(26)的前端面与后行星齿轮(5)的后端面相抵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锁止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11)通电吸引吸环(12)、并通过拉杆(13)带动锁止圈(8)向前位移至啮合齿一(6)与啮合齿二(10)完全啮合时、电磁线圈(11)的后端面与吸环(12)的前端面之间存有活动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锁止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前端沿其轴线设置有中心轴(27),所述电磁线圈(11)与吸环(12)均套设在中心轴(27)上,且电磁线圈(11)与中心轴(27)之间设置有耐磨套筒(28)或滚针轴承或滚珠轴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磁锁止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套筒(28)由铁基材料或铜基材料制成;或所述滚针轴承或滚珠轴承由绝磁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磁锁止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环(12)的内孔口为向前凹陷的凹止口(29),所述中心轴(27)上设置有与凹止口(29)相配合的凸止口(30)。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磁锁止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有前壳(31)、中壳(32)与后壳(33),中壳(32)的前端面通过紧固件与前壳(31)固定连接、后端面通过紧固件与后壳(33)固定连接,且所述腔室由前壳(31)、中壳(32)以及后壳(33)的内孔围成,所述前半轴螺旋齿(2)以及前行星齿轮(4)设置在前壳(31)的内孔上,所述后半轴螺旋齿(3)设置在后壳(33)的内孔上,所述后行星齿轮(5)设置在中壳(3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市阿瑞诗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台州市阿瑞诗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108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