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棒驱动机构上的驱动杆组和海上反应堆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61177.9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62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唐宝强;周军城;周梓丞;骆青松;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21C7/12 | 分类号: | G21C7/12;G21C7/14;G21C9/02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陈文净 |
地址: | 43006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棒 驱动 机构 海上 反应堆 | ||
本申请公开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上的驱动杆组和海上反应堆,涉及船用核电设备的技术领域,驱动杆组包括:驱动杆,其周侧上设有一凸缘,所述凸缘划分所述驱动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弹性部件,其沿所述驱动杆的轴向套设于所述第一部分,并与所述凸缘抵接;杆帽,其套设在所述弹性部件和所述凸缘外,且所述凸缘和弹性部件限制在所述杆帽内;同时,当所述驱动杆向上运动时,所述凸缘挤压所述弹性部件,以使所述弹性部件处于压缩状态。本申请将快速落棒的能力集成在驱动杆上,无需其他独立的加速储能部件既能够实现控制棒组件的快速落棒,实现紧急停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船用核电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上的驱动杆组和海上反应堆。
背景技术
驱动杆是控制棒驱动机构的重要组成部件,其主要功能是带动控制棒组件在堆芯内上下运动。在反应堆运行过程中,控制棒驱动机构中的控制棒驱动部件与驱动杆上的齿槽(或螺纹)相啮合,从而使驱动杆在控制棒驱动部件的作用力下进行上、下运动,其中,驱动杆的下端连接控制棒组件,因此,驱动杆带动控制棒组件在堆芯内的上、下运动,进而达到控制反应性的目的。
现有船用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与陆用控制棒驱动机构的不同之处是由于海上船舶可能会出现倾斜摇摆的状态,需要反应堆紧急停堆,这要求落棒时间尽可能短而提高核安全。
相关技术中,船用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的设计大多数是采用在陆用控制棒驱动机构的基础上,单独增设加速储能部件,为控制棒组件提供除重力外的落棒驱动力,以满足紧急停堆的落棒要求。
然而,单独设置的加速储能部件不仅增加了控制棒驱动机构的结构复杂性,并且,在反应堆装卸料期间,还需进行单独的拆装工作。显然地,单独设置加速储能部件在对控制棒驱动机构的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还显著地增加了反应堆的装卸料操作时间,降低了船用反应堆的经济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上的驱动杆组和海上反应堆,将快速落棒的能力集成在驱动杆上,无需其他独立的加速储能部件既能够实现控制棒组件的快速落棒,实现紧急停堆。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上的驱动杆组,所述驱动杆组包括:
驱动杆,其周侧上设有一凸缘,所述凸缘划分所述驱动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弹性部件,其沿所述驱动杆的轴向套设于所述第一部分,并与所述凸缘抵接;
杆帽,其套设在所述弹性部件和所述凸缘外,且所述凸缘和弹性部件限制在所述杆帽内;同时,
当所述驱动杆向上运动时,所述凸缘挤压所述弹性部件,以使所述弹性部件处于压缩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凸缘上设有至少一个连通所述杆帽内外的通道。
优选地,所述通道为所述凸缘的外周向内凹陷的槽口。
优选地,所述通道的数量为多个,所有所述通道环形阵列分布在所述凸缘上。
优选地,所述杆帽的上端设有第一挡止部,所述第一挡止部套设在所述第一部分上,并与所述第一部分间隙配合。
优选地,所述杆帽的下端设有第二挡止部,所述第二挡止部套设在所述第二部分外,并与所述第二挡止部存在间隙,且所述第二挡止部用于与所述凸缘抵接。
优选地,所述凸缘与所述杆帽间隙配合。
优选地,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
优选地,所述第二部分的周侧上设有用于与控制棒驱动机构中的控制棒驱动部件适配的齿槽。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海上反应堆,所述海上反应堆包括:
控制棒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11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