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轨道交通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61407.1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18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赵胜;漆巍巍;林永杰;温惠英;刘伟铭;曾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1B1/00 | 分类号: | B61B1/00;B61D3/18;B61D45/00;B61B13/00;B61L15/00;B61L25/02;B61L27/00;B61C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陈伟斌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 轨道交通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轨道交通系统,该系统包括动载平台中转站、动载平台、进站接驳轨道、出站接驳轨道、起点接驳区、终点动载升降平台、运行轨道、换道道岔、起点动载升降平台、中央分隔带、运行控制中心、衔接匝道、供电系统、通信系统、终点接驳区、动载平台中转站、衔接轨道;所述运行轨道的两端均设有起点接驳区和终点接驳区;所述运行轨道一端的起点接驳区、终点接驳区分别与进站接驳轨道、出站接驳轨道连接;运行轨道两端的起点接驳区和终点接驳区上分别设置有起点动载升降平台和终点动载升降平台;所述运行控制中心用于调度动载平台驶入出站接驳轨道;所述动载平台通过换道道岔进行换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交通及轨道交通领域,是一种高速轨道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机动车拥有量快速提升。高速公路是我国重要的公路运输快速通道,大量货运车辆及小客车涌入高速,使得高速公路尤其是衔接重要经济区域的高速公路常发性交通拥堵严重。同时由于高速公路交通流量大、车速快或者驾驶员疲劳驾驶、分神驾驶等原因,使得高速公路行车安全问题也比较突出,车辆刮擦、车辆追尾甚至连环追尾等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另外在燃油车仍然为车辆主流的情况下,由于车辆尾气排放导致空气污染问题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高速轨道交通系统,该系统运行速度高、效率快,并且自主运行安全性高,使用电能,能够有效解决目前高速公路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改造现有高速公路,建设一种高速轨道交通系统,在高速公路行车道上布设运行轨道,车辆不再由驾驶员开往高速出口,二是通过动载平台运送至高速轨道交通系统出口,实现车辆的高速、安全、自动运送到目的出口,同时整个系统由电能提供动力,这样能够很好地解决高速公路现存的众多问题。
本发明至少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之一实现。
一种高速轨道交通系统,包括第一动载平台中转站、动载平台、进站接驳轨道、出站接驳轨道、起点接驳区、终点动载升降平台、运行轨道、换道道岔、起点动载升降平台、中央分隔带、运行控制中心、衔接匝道、供电系统、通信系统、终点接驳区、第二动载平台中转站、衔接轨道;
所述运行轨道的两端均设有起点接驳区终和点接驳区;
所述运行轨道靠近第一动载平台中转站一端的起点接驳区、终点接驳区分别与出站接驳轨道、进站接驳轨道连接;
第一动载平台中转站和第二动载平台中转站均连接有进站接驳轨道和出站接驳轨道,便于动载平台进出第一动载平台中转站;
运行轨道两端的起点接驳区和终点接驳区上分别设置有起点动载升降平台和终点动载升降平台;
所述运行控制中心用于调度动载平台驶入出站接驳轨道;
所述动载平台通过换道道岔进行换道;换道道岔间隔分布,连接两条运行轨道;
所述中央分隔带分布在不同方向运行轨道中间,用于分隔不同方向车流;
所述起点接驳区和终点接驳区均连接有衔接匝道,用于衔接普通道路;
所述供电系统为动载平台供电;
所述运行轨道与衔接轨道相接,用于接驳其他不同走向的运行轨道。
优选的,所述动载平台包括载运平台、车辆固定装置、自身运行状态检测设备、动力系统和通信模块;
所述载运平台用于运输车辆,载运平台的上表面设置有车辆固定装置,下表面安装有钢轮、自身运行状态检测设备、动力系统和通信模块;
车辆固定装置用于固定车辆,以确保动载平台在高速运行时车辆不会滑动、掉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14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