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样有效性监控方法、智能采样瓶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61745.5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62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彭云建;赵行文;李智;邹雄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G01N1/14;G01N27/06;G08C17/02;G01D21/02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1 | 代理人: | 黄海波 |
地址: | 410205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样 有效性 监控 方法 智能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样有效性监控方法,包括步骤:在完成采样后、样品交付检测之前,获取智能采样瓶的有效性实时检测信息;根据所述有效性实时检测信息和预设的样品有效性判断条件对所述智能采样瓶中的样品进行有效性比对,最后根据比对的结果对样品有效性进行判别。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智能采样瓶。本发明实现了在采样完成后至交付检测这期间对样品有效性的全面、自动监控,保证了样品的有效性、代表性、时效性和可溯源性,以及监测数据的可靠性,避免了因人为干预存在的样品造假或失效等隐患,从而确保样品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监测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采样有效性监控方法、智能采样瓶。
背景技术
当前在水质实验室监(检)测领域,在水样的采样和运输环节一般采用普通的瓶子盛装水样,再把瓶子装入普通的框内或具有冷藏功能的保温箱内进行运输(水样运输环节是指现场采集完样品至实验室交接这段过程),这种方式水样在运输环节的时长、保存的温度和人为因素对水样的干扰较难得到有效的监管。
如果采用普通的瓶子和普通的框这种方式,记录运输环节的时长需要依靠人工或外部系统(如专用采样APP)进行记录,水样保存温度一般不记录,在运输途中水样瓶可被人为打开,存在换样液的风险。
水样保存温度可通过保温箱自带的温度记录仪记录,但交接样时,需接样人员用专用工具读取整个运输过程的温度数据,比较麻烦也容易出错。为防止人为换样液,一般采用一次性封条或签封防止保温箱被开启,但也存在水样失真的可能。
且现有技术中,对于水样有效性的监管仅聚焦于水样的运输环节,缺乏对采样过程水质参数的相关记录,无法确保采集的最具代表性的样液。
因此,亟需一种对采样有效性的监控方法,能从水样的采集、运输、交样的全过程进行有效性的记录与判别,能确保采集最具代表性的水样,以及水样采样、运输、交样全过程的日志,确保水样的有效性、代表性、时效性,从而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溯源性。因此全过程的监控措施,以确保从采样到交付检验的质量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采样有效性监控方法,以解决目前采样完成后至交付检测这期间,易发生人为干预样品的隐患、缺乏可溯源性、难以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采样有效性监控方法,包括步骤:
在完成采样后、样品交付检测之前,获取智能采样瓶的有效性实时检测信息;
根据所述有效性实时检测信息和预设的样品有效性判断条件对所述智能采样瓶中的样品进行有效性比对,最后根据比对的结果对样品有效性进行判别。
进一步地,所述有效性实时检测信息被保存在智能采样瓶中,送样时通过读取保存在智能采样瓶中的有效性实时检测信息和预设的样品有效性判断条件对所述智能采样瓶中的样品进行有效性比对,最后根据比对的结果对样品有效性进行判别。
进一步地,所述有效性实时检测信息通过无线通讯方式传输至管理平台,所述管理平台根据接收的有效性实时检测信息和预设的样品有效性判断条件对所述智能采样瓶中的样品进行有效性比对,最后根据比对的结果对样品有效性进行判别。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有效性实时检测信息和预设的样品有效性判断条件对所述智能采样瓶中的样品进行有效性比对,最后根据比对的结果对样品有效性进行判别具体包括步骤:
获取样品保存时长,所述样品保存时长为交样时间与采样时间的差;
若样品保存时长大于预设的样品保存期限时,则确定当前样品为失效样品。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有效性实时检测信息和预设的样品有效性判断条件对所述智能采样瓶中的样品进行有效性比对,最后根据比对的结果对样品有效性进行判别具体包括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17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