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涡轮叶片叶尖槽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61983.6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25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郑珂;张爱民;杨超;叶华强;何先东;冯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和鸿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H9/10 | 分类号: | B23H9/10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王诚实 |
地址: | 610199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涡轮 叶片 叶尖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涡轮叶片叶尖槽的加工方法,包括:将装夹工装安装在电脉冲成形机床的主轴位置,并将极性切换为负极性;将若干个成型电极安置在电脉冲成形机床的工作台上;将涡轮叶片安装在装夹工装上,调整并记录电脉冲成形机床参数,控制装夹工装移动使涡轮叶片在若干个成型电极上依次找正并加工,直至第一个涡轮叶片加工结束;将装夹工装复位,更换下一个涡轮叶片,控制装夹工装移动涡轮叶片,直接在若干个成型电极上依次加工;直至所有涡轮叶片加工完毕。本发明通过反极性设置并将成型电极和涡轮叶片的安装位置互换,将成型电极固定,移动叶片进行位置找正和加工,仅需一次找正即可直接换装工件进行后续加工,提高了加工效率和工序连贯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涡轮发动机工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涡轮叶片叶尖槽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涡轮叶片叶尖减薄结构,在航空发动机、重型燃气轮机转子叶片上应用较为广泛。由于涡轮叶片本身曲面结构复杂,在叶尖减薄区域的曲面上添加的叶尖槽,也具有复杂的几何曲面和严格的位置精度要求,因此加工难度较高。
在传统加工方法中,是电脉冲成型加工的方式,将涡轮叶片固定在工作台上,采用单轴或多轴数控机床控制成型电极沿叶尖削边减薄处曲面的u向或v向行进制槽,加工前需要根据叶尖削边减薄处曲面的位置和形状,确定成型电极的加工轨迹,由于在同一叶片上需要不同位置加工出多个形状不一的叶尖槽,在加工出一个槽以后,需要对成型电极进行更换,并对应更改加工轨迹,才能进行第二个槽的加工;在一个涡轮叶片加工完成后,需要将工作台内的工作液排出后换装第二个涡轮叶片,再将工作台内的工作液补充好,才能进行第二个涡轮叶片的叶尖槽加工。成型电极的更换、加工轨迹的重新确定以及工作液的排放填充,使得整个加工工序冗杂,加工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涡轮叶片叶尖槽加工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涡轮叶片叶尖槽的加工方法,将涡轮叶片安装在主轴上,将成型电极固定在工作台上,反转机床极性,通过移动叶片进行位置找正和加工,提高加工效率和工序连贯性。
一种涡轮叶片叶尖槽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装夹工装安装在电脉冲成形机床的主轴位置,并将极性切换为负极性;
S2,将若干个成型电极安置在电脉冲成形机床的工作台上;
S3,将涡轮叶片安装在装夹工装上,调整并记录电脉冲成形机床参数,控制装夹工装移动,使涡轮叶片在成型电极上找正并加工;
S4,重复S3,使涡轮叶片在若干个成型电极上依次找正并加工,直至第一个涡轮叶片加工结束;
S5,将装夹工装复位,更换下一个涡轮叶片,控制装夹工装移动涡轮叶片,直接在若干个成型电极上依次加工;
S6,重复S5,直至所有涡轮叶片加工完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3中,控制装夹工装移动时,保持涡轮叶片的叶尖竖直向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2中,安置在工作台上的若干个成型电极位于同一水平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2中,将若干个成型电极在工作台上呈直线等距间隔排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2中,将若干个成型电极在工作台上呈固定方位分散排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2中的安置方式包括,将若干个成型电极可拆卸地安装于工作台台面上的定位板上,定位板上设有若干个安装槽,利用安装槽实现成型电极的自动校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2中的安置方式包括,将若干个成型电极可拆卸地安装在工作台台面上的若干个定位装置上,定位装置上设有定位槽,利用定位槽实现成型电极的自动校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和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和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19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