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防水防尘防污的防护式轨道插座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62366.8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5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炬光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H01R13/10;H01R13/502;H01R13/52;H01R13/64;H01R2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 代理人: | 袁克来 |
地址: | 3256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防水 防尘 防污 防护 轨道 插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防水防尘防污的防护式轨道插座,包括插座壳体、设于插座壳体内的若干导电条本体;插座壳体内设有沿插座壳体延伸方向布置的导电连接腔,导电连接腔顶壁贯穿插座壳体上表面形成供插头滑动调节的滑道开口;导电连接腔内设有三道导电条安装槽,导电条本体插设在各道导电条安装槽内,本发明中的插座壳体和导电条本体配合安装构成具有防水防尘防污功能的轨道插座,利用重力向下原理将适配火线和零线的导电条本体布置在相对布置或并列布置的导线条安装槽内,即在导线连接腔底部无任何通电装置,即使插座发生进水,也不影响插座正常通电,使得整个轨道插座可以达到较高的防水防尘防污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插座技术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防水防尘防污的防护式轨道插座。
背景技术
在家庭和商业环境里,传统的电功率分配系统由受电点提供,该受电点二般安装在墙身空腔里或者在预定位置的表面。这样的受电点的位置需要事先选择好。然而,人们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受电点安装在了错误的地方,或者受电点的数量不够,限制了正常的使用。
为此,现有技术中设计了轨道式插座,可用于家庭,办公室,餐厅,工厂,学校,商场,电影院,实验室等等,更加安全、便捷、科技。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5752802U公开了一种插排组件及插接模块,结合公开文献的结构可以看出其仍存在以下问题:由于插头可调节范围更大,导致插座密闭性降低。灰尘易附着积留其中,且不具有防水的功能,影响插座的使用安全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提供的一种新型防水防尘防污的防护式轨道插座,可提高插座的防水防尘防污性能。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防水防尘防污的防护式轨道插座,包括插座壳体、设于插座壳体内的若干导电条本体;所述插座壳体内设有沿插座壳体延伸方向布置的导电连接腔,所述导电连接腔顶壁贯穿插座壳体上表面形成供插头滑动调节的滑道开口;所述导电连接腔内设有三道导电条安装槽,其中一对导电条安装槽沿水平方向相对布置或沿竖向并列布置、另一导电条安装槽位于导电连接腔与滑道开口相对的内壁上,各道导电条安装槽沿插座壳体延伸方向布置;所述导电条本体插设在各道导电条安装槽内,各个导电条本体对折形成能够与插头的插脚插接适配的插缝,所述导电条本体上包覆有绝缘条,所述绝缘条两侧向插缝的开口延伸布置。
本技术方案中:插座壳体和导电条本体配合安装构成具有防水防尘防污功能的轨道插座,设置在插座壳体导电连接腔内的各道导电条安装槽用于安装导电条本体,与之适配的插头插脚能够从滑道开口插入导电连接腔内,使各个导电条安装本体能够与插头的火线、零线和地线形成导电连接;插头插接在插座壳体上后可沿滑道开口滑动以便调节插头位置;本技术方案利用物体重力向下的原则,将适配火线和零线的导电条本体布置在相对布置或并列布置的导线条安装槽内,使得导线连接腔底部无任何通电装置,即使插座发生进水或其它物体,也不影响插座正常通电,使得整个轨道插座可以达到防水防尘防污的效果。此外,导电条本体通过对折布置形成插缝,插缝能够提高导电条本体与插脚导电连接的稳定性,包覆在导电条本体上的绝缘条能够确保插座壳体与导电条本体之间构成绝缘,同时还可对插缝构成防护,避免异物落入插缝内,提高插头使用的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滑道开口内设有一对相对布置的防护胶条,两防护胶条相对的一端相互抵接形成遮挡滑道开口的防护部。
优选的,所述滑道开口与导电连接腔之间的侧壁上设有相对布置的防护条安装槽,所述防护胶条插接在防护条安装槽内。
优选的,两所述防护胶条相远离的一端设有第一防脱部,所述第一防脱部与设于防护条安装槽底壁的第一防脱槽卡合适配。
优选的,所述导电条安装槽内壁上设有第二防脱槽,所述第二防脱槽与设于绝缘条上的第二防脱部卡合适配。
优选的,当其中一对导电条安装槽沿水平方向相对布置时,两个导电条安装槽的开口错开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炬光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炬光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23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绿色水性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动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