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关闭滑套开关的液压式关闭工具及滑套开关工具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62372.3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59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赵效锋;曹海燕;谭肖;王选奎;张文昌;张志平;张余贵;王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34/14 | 分类号: | E21B34/14;E21B23/1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贾东东 |
地址: | 45700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关闭 开关 液压式 工具 组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关闭滑套开关的液压式关闭工具及滑套开关工具组件,液压式关闭工具包括:工具主体、打压中心孔、提挂锁舌及内缩弹性件,还包括定位凸台及外伸弹性件,定位凸台具有设定的上下宽度尺寸,用于与待选定滑套开关的内滑套内壁上的环形定位槽的上下槽宽尺寸一致,对应于具有多个滑套开关的井下管柱,多个滑套开关上的环形定位槽的上下槽宽尺寸由上向下逐渐增大,在工具主体带着定位凸台下行过程中,当定位凸台外伸以与相应滑套开关上的环形定位槽定位插配时,表示液压式关闭工具下放到位。上述定位凸台由外伸弹性件控制动作,提挂锁舌由流体压力和内缩弹性件控制,相互之间并不干扰,可有效降低制造成本,保证动作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井下作业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关闭滑套开关的液压式关闭工具及滑套开关工具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水平井主要采用滑套开关和封隔器组合的完井管柱进行分段开采,封隔器封隔开采层,油气通过滑套开关上设有的油气流通道流入到井筒内。
可重复开关的滑套开关主要由外套、内滑套、下接头及锁住外套和内滑套的锁环组成,油气流通道设置在外套的管壁上,内滑套可在滑套开关工具的驱动下相对外套移动,从而打开或关闭外套上的油气流通道。
实际上,现有技术中的滑套结构很多,基本上都包括外套和内滑套,内滑套可在上下滑动过程中控制外套上的油气流通道启闭,在内滑套上通常设置环槽结构以供滑套开关工件适配,在内滑套和外套之间会设置弹性锁定结构,以在内滑套移动至开启位和关闭位时将内滑套和外套锁固在一起,不同的滑套结构会采用不同的弹性锁定结构,例如在授权公告号为CN105672946B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的弹力限位式全通径开关滑套中,其实现内筒和外筒锁定的弹性锁定结构采用的弓形限位弹片,弓形限位弹片上的凸起与不同的卡槽配合以将内筒锁止固定在开启位、关闭位,在授权公告号为CN105696975B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的开关滑套中,则是通过锚爪式限位弹片作为弹性锁定结构来实现的,通过锚爪式限位弹片上的锚爪与外筒上的不同卡槽配合,将内筒锁固在开启位、关闭位,也有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303515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的滑套开关,其包括定位锁套和内部的滑动套,定位锁套上设有通孔,滑动套通过滑动以控制通孔的启闭,在滑动套上固定连接有滑动短节,滑动短节上沿轴向设置缝隙,相邻缝隙之间形成具有弹性的钢条,通过钢条的弹性变形作用,将滑动短节上的凸台嵌入定位锁套内壁的不同凹槽内,以控制滑动套处于开启位、关闭位。
上述列举的几类现有的滑套开关在使用时,都需要下入相应的驱动工具以驱动内滑套在开启位和关闭位之间往复移动。现有技术中的驱动工具的结构上包括可伸缩的提挂锁舌,在驱动工具由连续油管下入管柱内部相应位置处,井口打压传递给动力机构以驱动提挂锁舌伸出,与内环套上的环槽插配,拖动管柱使驱动工具带动内滑套移动以关闭滑套。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3573240B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的液压式压裂滑套开关工具,其在芯轴上设置捞片和捞片弹簧,芯轴上套装有上下压管,上下压管套装在捞片上,在芯轴上还套装有两弹簧,两弹簧一一对应地向两压管施加迫使两压管相向运动的弹性作用力,当井口打压时,压力流体会经过芯轴上的传压孔迫使两压管克服弹簧作用力而相背移动,释放捞片,在捞片弹簧的驱动下,捞片外扩,并与对应滑套开关中的滑套芯子上的预留槽卡接,上提管柱,使滑套芯子上提以开启滑套开关。
由于该开关工具通过管内加压使捞片伸出然后上提管柱来定位要关闭的滑套,所以该工具必须下入到井筒内指定关闭的滑套和下一级滑套之间,如果井筒内存在多级滑套,尤其是在水平井段存在多级滑套,当滑套之间的间距较小且下入深度较深时,很难准确预测滑套开关工具输送管柱的弹性伸长或缩短的变形量,所以可能会造成误操作下入到其它滑套之间导致不能准确关闭指定的滑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23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