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水泥、混凝土生产的复合掺合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63379.7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51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梁晓杰;李庆勇;朱先胜;范振鹏;赵景鑫;王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4/12 | 分类号: | C04B24/12;C04B5/00;C04B7/24;C04B7/21;C04B18/16;C04B18/14;C04B18/06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于晓晓 |
地址: | 2768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水泥 混凝土 生产 复合 掺合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水泥、混凝土生产的复合掺合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掺合料由固体原料和引发剂组成,所述固体原料与引发剂的重量体积比为:100:0.05‑0.15;所述固体原料由精炼渣20‑30份、废弃混凝土10‑30份、钢渣10‑20份、高炉矿渣15‑55份、脱硫石膏3‑7份组成。其制备方法为:原料预处理、配料及成品和储存发货。该掺合料中,充分利用了炼钢过程中的废弃物、建筑工地的废弃物,变废为宝,实现了掺合料的环保生产,利用引发剂对固体原料进行处理,提高掺合料的比表面积和活性指数,在水泥和混凝土等水化过程中,起到促进水化,提高强度,降低需水量和水化热的作用,并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泥混凝土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泥、混凝土生产的复合掺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掺合料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用以调整混凝土的强度和流动度,降低熟料和水泥的使用,目前,水泥和混凝土生产所用的掺合料原料成分主要有矿渣粉、粉煤灰、钢渣粉、磷渣粉、高炉矿渣和沸石粉等,这些掺合料的成分有各自的特点,在水泥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可单独配合使用。
现有的掺合料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虽然掺合料原料众多,但是由于这些原料之间的匹配性差,不能充分发挥个原料之间的作用,使成品掺合料的性能差;二是由于工业产业发展迅速,同一种原料的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因此,形成的掺合料的质量参差不齐,且使掺合料的应用受到局限,如掺合料只能用在水泥中或者只能用在混凝土中,限制了掺合料的通用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水泥、混凝土生产的复合掺合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掺合料中,充分利用了炼钢过程中的废弃物、建筑工地的废弃物,变废为宝,实现了掺合料的环保生产,利用各原材料在水泥、混凝土水化过程中的作用,结合引发剂对固体原料进行处理,提高掺合料的比表面积和活性指数,在水泥和混凝土等水化过程中,起到促进水化,提高强度,降低需水量和水化热的作用,并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水泥、混凝土生产的复合掺合料,由固体原料和引发剂组成,所述固体原料与引发剂的质量比为:100:0.1-0.15;
所述固体原料由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精炼渣25-35份、废弃混凝土20份、钢渣5-15份、高炉矿渣35-45份、脱硫石膏5-7份。
优选的,所述固体原料与引发剂的质量比:100:0.1。
优选的,所述固体原料由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精炼渣25份、废弃混凝土20份、钢渣15份、高炉矿渣35份、脱硫石膏5份。
优选的,所述精炼渣的处理过程为:将LF精炼炉新产出的精炼渣进行热泼裂解,然后打水堆放13-17天,堆放过程中控制含水率在3-5%之间,获得精炼渣;该处理过程中,可消解新产精炼渣中的游离氧化钙,促进钙离子的释放。
精炼渣是钢水精炼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其中含有约10%的游离氧化钙,精炼渣未经打水消解和陈化处理的话,其中的游离钙会导致水泥体积安定性不合格的问题,其次经消解后的游离氧化钙会变化为可水溶性的氢氧化钙,提高水泥水化初期钙离子的浓度,提升水泥水化初期的水化速度,提升水泥早期强度。
优选的,所述废弃混凝土采用颚式破碎机加磁选线,进行预破碎处理,粒度控制在≤30mm,同时将其中的钢筋等金属铁物质选出避免对生产设备损坏,降低设备故障率。
优选的,所述钢渣的处理过程为:采用有压热焖法处理,然后采用磁选破碎法处理,控制金属铁含量≤2%,粒度≤10mm。
优选的,所述高炉矿渣采用INBA法冲制,玻璃体含量≥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33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面罩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模块化组装式吊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