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含磷钢渣中P2 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64673.X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32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林路;刘亚琴;侯中晓;杨勇;吕岩;何赛;梁强;汪成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钢铁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C21B3/06 | 分类号: | C21B3/06;C05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吴利芳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钢渣 base sub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含磷钢渣中P2O5枸溶率的方法,属于冶金工业废渣的循环利用领域,解决了现有钢渣中磷含量低而无法满足磷肥或添加剂P2O5含量要求,钢渣枸溶率低而无法满足磷肥或添加剂磷肥效要求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含磷渣进行脱磷处理;步骤2、对脱磷渣进行调质处理;步骤3、对调质处理后的钢渣进行保温处理;步骤4、钢渣温降处理;步骤5、凝固的钢渣经后续工序处理得到磷肥。本发明大大提高了含磷渣中P2O5枸溶率,同时也有效减少炉渣渣量和利用钢渣显热,为含磷钢渣高效资源化利用作磷肥奠定了基础,提升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减少环境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工业废渣的循环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含磷钢渣中P2O5枸溶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钢渣利用研究起步较晚,当前国内积存的钢渣已有2亿吨以上,而我国钢渣实际年利用率低,与国外的差距仍较大。因此,我国钢渣处理面临着紧迫的形势和环境压力,作为大量堆存的含磷钢渣的资源化利用成为亟待开展并解决的研究工作。
随着高品位优质矿价格显著提高及我国新一代钢铁流程双联法的发展,高磷矿在冶炼方面的利用势在必行。我国高磷铁矿石资源丰富,探明储量达74.5亿吨,占全国铁矿资源保有储量的10%以上,目前因含磷较高而无法得以充分利用,采用磷含量大于0.3%的高炉铁水进行双联脱磷,可获得P2O5品位大于10%的高磷炉渣,进一步处理可获得高品质的钢渣磷肥,解决环境污染并创造经济效益。
日本住友金属的M.Ishikawa将脱磷炉产生的脱磷渣进行炉渣再生工艺处理,得到P2O5含量达10%以上的脱磷渣,可直接作钢渣磷肥;JFE 采用含磷量为0.1~0.2%的低硅铁水,以喷吹的方式加入CaO和氧源进行脱磷,双联法脱磷炉产生的高磷炉渣可直接作磷肥原料;实现钢渣的循环利用,促进含磷钢渣在农业领域的资源化利用,解决了环境污染并创造经济效益。
钢渣磷肥的使用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法国、德国等含磷铁矿比较丰富的国家,钢渣磷肥所占比重一直很大,占磷肥总量的13~16%,而我国钢渣在化肥方面的利用率是非常低,仅为钢渣总量的0.5%,可见我国钢渣在化肥方面的利用率是非常低的。
截止目前,关于含磷钢渣资源化利用作磷肥或磷肥添加剂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钢渣磷肥属枸溶性磷肥,其肥效主要由P2O5含量和枸溶率两方面确定,而钢渣磷肥中P2O5含量的高低决定于渣中磷富集分离效果,P2O5枸溶率是指渣中能在2%柠檬酸液中溶解的P2O5与全部P2O5的质量百分比,决定于渣中磷的赋存形式及存在状态,P2O5枸溶率的高低是衡量脱磷渣能否用作钢渣磷肥的重要指标;钢渣磷肥的使用为解决高磷矿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支撑,同时也可节约磷矿资源的开采量,也为含磷转炉渣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方向。因此,如何从工艺控制上提高含磷钢渣P2O5枸溶率对钢铁企业大量堆存含磷钢渣资源化利用作磷肥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提高含磷钢渣中P2O5枸溶率的方法,用以解决现有钢渣中磷含量低而无法满足磷肥或添加剂 P2O5含量要求,钢渣枸溶率低而无法满足磷肥或添加剂磷肥效要求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含磷钢渣中P2O5枸溶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钢铁研究总院,未经钢铁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46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软测量系统的实现方法
- 下一篇:0-6岁儿童心理健康干预的方法和装置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