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64823.7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30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董军启;安杰;贾世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L58/26;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561;H01M10/6568;H01M10/6569;H01M10/6556 |
代理公司: | 苏州佳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2 | 代理人: | 罗宏伟 |
地址: | 3125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理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热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的第二支路的第一换热器具有能够进行热交换的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第一换热部的出口与第一节流装置的入口连接,冷却装置的出口与第二换热部的入口连接。一方面通过第一换热器的设置可以使经过第一节流装置节流后的制冷剂的状态为液态或气液两相态,有利于制冷剂在冷却装置中分布均匀,另一方面可通过第一节流装置调节第二换热部的出口的过热度,以调节冷却装置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状态为气液两相态,从而可以使冷却装置进口和出口的温差较小,由于制冷剂在冷却装置中分布均匀且进口和出口温差较小,所以冷却装置的温度分布均匀。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热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室内空气进行制冷、加热、换气和空气净化,为室内人员提供舒适的环境,也可以对电池组件、电机组件等动力元件进行冷却和升温等温度管理,使动力元件处于较适宜的温度状态,利于维持较好的工作效率。如何优化热管理系统,以提高热管理系统的性能为目前的重点。
相关电动车热管理系统中,电池组件冷却需要较为精确的温度控制,如果电池组件温度太高或太低都影响电池组件的能量存储、使用寿命及循环充放电次数。电池组件包括多个电池,对电池组件冷却时尽可能使电池组内各个电池之间温度差异不大于5度,即冷却电池组件的装置的温度需要尽可能分布均匀。如何较为有效地控制冷却电池组件的装置的温度的均匀性,是电池冷却技术的关键。
发明内容
鉴于相关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冷却装置的温度较为均匀的热管理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系统冷凝器、系统管蒸发器、冷却装置、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三节流装置及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部能够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换热部的流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部的流道在所述第一换热器中不连通;
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连接于所述系统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之间,所述第二支路连接于所述系统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之间;
所述第一支路包括所述系统蒸发器和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连接于所述系统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系统蒸发器的入口之间,所述第二支路包括所述冷却装置、所述第一换热器及所述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换热部连接于所述系统冷凝器的出口和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入口之间,第一节流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部的出口与所述冷却装置的入口之间,所述第二换热部连接于所述冷却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之间,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系统冷凝器的入口连接。
本申请中,热管理系统的第二支路中的第一换热器具有能够进行热交换的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第一换热部的出口与第一节流装置的入口连接,冷却装置的出口与第二换热部的入口连接。一方面通过第一换热器的设置可以使经过第一节流装置节流后的制冷剂的状态为液态或气液两相态,有利于制冷剂在冷却装置中分布均匀,另一方面可通过第一节流装置调节第二换热部的出口的过热度,以调节冷却装置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状态为气液两相态,从而可以使冷却装置进口和出口的温差较小,由于制冷剂在冷却装置中分布均匀且进口和出口温差较小,所以冷却装置的温度较为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另一实施例的制冷模式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另一实施例的制热模式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另一实施例的制热除湿模式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冷却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48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扁线折弯一体成型机
- 下一篇:信息处理系统、存储介质及信息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