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咬合桩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65882.6 | 申请日: | 202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9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邱晓光;覃松林;曹松亮;毛辉;余志华;邱铄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晓光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E02D5/36;E02D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刘红阳 |
地址: | 226300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咬合 施工 方法 | ||
一种咬合桩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桩位,架设桩机;启动桩机,内锤冲击挤土、外管护壁,内锤和外管交替下沉至设计标高形成桩孔;固定外管,拔出内锤,向外管内放置钢筋笼并且浇筑混凝土,使其成桩;将桩机移至邻桩上方,在上一个桩位初凝时,重复上一个桩位的步骤,形成相互咬合的咬合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咬合桩的施工方法,利用非取土工序形成咬合桩,避免环境污染;同时非水下砼浇灌,保证成桩质量,并且排桩全部B桩(钢筋砼),抗弯、抗水平力强;免除预留、切割咬合槽工艺,利用砼初凝时内锤冲击成月牙咬合槽,外管跟进护壁,随即浇灌砼,一气呵成,保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咬合桩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其配套的地下空间工程支护也多种多样,有SWM工法、灌注桩挡土+深层搅拌桩复合结构、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外拉锚等形式;近年来,咬合桩因间兼具挡土及止水的功能,在地下工程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目前,普通咬合桩采用全回转全套管工艺,冲抓斗取土,分非水下或水下砼浇灌两种,桩体由A桩(素桩)B桩(钢筋砼桩)交递排序而成,采用跳打工艺,例如中国专利201710605624.X一种咬合桩的施工方法,采用钻孔跳打方式,素桩和荤桩依次组合成咬合桩,这种咬合桩在施工时素桩侧预埋管道,待初凝时,拔出管道,然后切割咬合槽,该施工方法具有以下缺点:1、采用钻、抓等取土工艺成孔,废渣弃土需外运,污染环境;2、采用水下砼浇灌成桩,施工易出现缩径、断桩等质量通病;3、采用A桩、B桩的布桩方法,A桩素桩,非配筋,减小桩身抗弯矩,降低挡土效果;4、A桩、B桩采用咬合槽连接,切割或预留咬合槽,采用灌注或注浆工艺,止水效果难以确保。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咬合桩的施工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咬合桩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桩位,架设桩机,将桩机上的内锤和外管对准桩位中心;
步骤二:启动桩机,内锤冲击挤土、外管护壁,内锤和外管交替下沉至设计标高形成桩孔;
步骤三:固定外管,拔出内锤,向外管内放置钢筋笼;
步骤四:在外管孔口或外管侧孔口加入搅拌后的混凝土,边加料边逐步上拔外管使步骤三中的桩孔浇灌成桩体;
步骤五:将桩机移至邻桩上方,在上一个桩位初凝时,重复步骤二至步骤四,在内锤打孔时,内锤的冲击在上一个桩位侧面冲压出月牙状的咬合槽,新打的桩孔内放置钢筋笼并浇灌混凝土,使邻桩与上一桩位形成相互咬合的咬合桩;
其中,所述内锤和外管相互配合,内锤采用振动、自落方式在外管内挤土成孔,外管跟进护壁;所述内锤和外管的截面为圆形、方形或十字形,利用不同截面的内锤和外管可以打出不同形状的桩体。
在本施工方案中,咬合槽的截面宽度一般为5~2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咬合桩的施工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内锤冲击成孔,外管护壁,非取土工序,避免环境污染;
2、非水下砼浇灌,保证成桩质量;
3、排桩全部B桩(钢筋砼),抗弯、抗水平力强;
4、免除预留、切割咬合槽工艺,利用砼初凝时内锤冲击成月牙咬合槽,外管跟进护壁,随即浇灌砼,一气呵成,保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步骤一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步骤二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晓光,未经邱晓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58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颗粒饲料高效生产制作机
- 下一篇:一种硫醚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