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螯合土壤中残存养分重新被利用的微生物菌剂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66440.3 | 申请日: | 202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5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刘亚民;刘絮;王建涛;曲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中创亿丰肥料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80;C12N1/16;C12N1/20;C12R1/645;C12R1/125;C12R1/10;C12R1/07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安丽艳 |
地址: | 262400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螯合 土壤 残存 养分 重新 利用 微生物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螯合土壤中残存养分重新被利用的微生物菌剂,属于微生物制剂技术领域。本发明微生物菌剂是由以下原料制备得到的:圆红冬孢酵母菌30‑50份、枯草芽孢杆菌10‑20份、地衣芽孢杆菌10‑16份、解淀粉芽孢杆菌15‑25份、腐植酸10‑15份、螯合剂3‑5份、分散剂1‑3份,助剂1‑3份。本发明四位一体的菌剂组成以及鳌合剂腐植酸的加入,起到了调节土壤环境、充分利用土壤营养,提升作物产量、提升作物抗病能力、减少化肥使用等多重功效,增值提效,具有广泛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螯合土壤中残存养分重新被利用的微生物菌剂。
背景技术
化肥是农业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是粮食增产的基础。世界农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施用化肥是最快、最有效、最重要的增产措施。然而化肥普遍存在利用率低,流失严重的问题,而化肥的大量流失,直接导致环境污染和农田损害。中国南方经济发达地区,氮、磷肥过度施用导致地表水富营养化,湖泊严重污染。此外,蔬菜中硝酸盐超标、大气中氧化亚氮排放量增加、沿海城市赤潮现象的发生等环境问题也与肥料的不合理施用有关。同时,化肥的大量使用也会导致土壤板结的严重的土壤问题,同时导致作物长势弱,缓苗慢,出现僵苗,甚至死棵烂苗的现象,营养元素释放不出来,不能供植物吸收利用,长期使用化肥并不利于农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对此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是选择微生物菌剂进行土壤改良。
微生物在土壤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物质循环链上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活化土壤有机与无机养分,分解有机物,释放养分,增加养分的有效性。
因此,重点研发微生物菌剂,以减少化学肥料的利用,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化肥使用率不高,导致土壤板结营养残留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利用土壤残存难溶性的养分,将其充分转化为有效养分,通过鳌合增溶的作用,活化土壤潜在养分,从而提高难溶性磷酸盐及微量元素养分的有效性。同时,提升作物抗病能力,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螯合土壤中残存养分重新被利用的微生物菌剂,是由以下原料制备得到的:圆红冬孢酵母菌30-50份、枯草芽孢杆菌10-20份、地衣芽孢杆菌10-16份、解淀粉芽孢杆菌15-25份、腐植酸10-15份、螯合剂3-5份、分散剂1-3份,助剂1-3份。
所述螯合剂是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
(1)向容器中分别加入0.05mol谷氨酸钠、5mL水和35mL二氯甲烷,0℃下充分搅拌反应;取0.02mol二乙二醇双甲酸酯双酰氯缓慢滴加到反应液中,同时滴加10mL质量分数为10%NaOH溶液,控制反应pH为8~10,滴加结束后反应4h;静置分液除去有机溶剂,真空旋转蒸发除去水后得到粗产品;
(2)得到的粗产品用无水乙醇洗涤2~3次后,用盐酸将粗产品酸化,真空抽滤、干燥得到产物螯合剂。
所述盐酸用量为10mL,浓度为1mol/L。
所述分散剂为木素磺酸钠和壳聚糖按照质量比1:1混合得到。
所述助剂为烷基磺酸钠和月桂醇基硫酸钠按照质量比1:3得到。
本发明的圆红冬孢酵母菌为常规的圆红冬孢酵母菌,为市售产品。
本发明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分别为:CGMCCNo.
一种可螯合土壤中残存养分重新被利用的微生物菌剂,是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中创亿丰肥料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中创亿丰肥料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64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