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羊毛织物的酸性染料染色前处理工艺及染色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66458.3 | 申请日: | 202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0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陈丽芬;何良;刘丽艳;夏芳芳;许宏;孙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P1/651 | 分类号: | D06P1/651;D06P1/667;D06P1/653;D06P1/649;D06P1/39;D06P3/16;D06P5/22 |
代理公司: | 无锡坚恒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8 | 代理人: | 杜兴 |
地址: | 214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羊毛 织物 酸性染料 染色 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羊毛织物的酸性染料染色前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羊毛织物浸渍于主要组成为第一还原剂、硫辛酰胺和水的碱性还原液中,升温并保温反应,水洗烘干;S2:将S1所得羊毛织物浸渍于主要组成为引发剂、丙烯酰胺单体和水的酸性接枝处理液中,接枝反应后经皂洗和水洗,干燥,得处理后的羊毛织物;第一还原剂为三羧乙基膦和/或巯基乙醇,升温反应温度为55~70℃;碱性还原液的pH值为8~9。该羊毛织物的酸性染料染色前处理工艺中,还原剂和碱性条件下羊毛纤维与硫辛酸和/或硫辛酰胺之间发生二硫键的重建,再将丙烯酰胺接枝到羊毛表面,进一步提高酸性染料的上染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羊毛织物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羊毛织物的酸性染料染色前处理工艺及染色工艺。
背景技术
羊毛面料的染色多采用酸性染料或者活性染料。酸性染料色谱齐全、色泽鲜艳,大多属芳香族的磺酸钠盐,含有磺酸基、羟基等基团,少数为羧酸钠盐在水中电离成色素酸离子,能与羊毛纤维的氨基或者酰胺基相结合。
如何进一步提高酸性染料的上染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现有技术中如《毛纺科技》2011年1月第3卷第1期《羊毛的丙烯酰胺接枝增重及其性能研究》中采用丙烯酰胺作为羊毛接枝增重单体,在双氧水/抗坏血酸氧化还原体系下,羊毛纤维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残基上存在伯醇基,羟基失去质子,与丙烯酰胺结合,发生接枝共聚。由于羊毛纤维表面的酰胺键数量增加,酸性条件下氨基与氢离子结合使纤维带正电荷,故能吸引更多的酸性染料负离子以离子键结合,提高酸性染料对羊毛纤维的上染率,从织物的外观看,接枝丙烯酰胺的织物,其表观颜色深度提高。
酸性染料的染色反应中,强酸条件下羊毛纤维与染料主要以离子键结合,弱酸条件下主要以范德华力和氢键结合,虽然酸性染料对接枝羊毛织物的整体上染率有所提高,接枝后的丝光羊毛润湿性能下降,影响染料向纤维内的扩散和渗透,这对于上染率的提高是不利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羊毛织物的酸性染料染色前处理工艺,经过预处理的羊毛织物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上染率。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羊毛织物的酸性染料染色前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羊毛织物浸渍于主要组成为第一还原剂和水的碱性还原液中,升温并保温反应,然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硫辛酸和/或硫辛酰胺,继续保温反应后,水洗并烘干;
S2:将S1所得羊毛织物浸渍于主要组成为引发剂、丙烯酰胺单体和水的酸性接枝处理液中,接枝反应后经加热水洗,干燥,得处理后的羊毛织物;
所述第一还原剂为三羧乙基膦和/或巯基乙醇,所述升温反应温度为55~70℃;所述碱性还原液的pH值为8~9。升温反应时间为3~6h,加入硫辛酸和/或硫辛酰胺后继续保温反应2~3h。羊毛织物与碱性还原液以及酸性接枝处理液的浴比均为1:(20~30)。
在碱性和还原剂存在条件下,硫辛酸和/或硫辛酰胺分子结构中的双硫五元环开环,生成的巯基与羊毛纤维表面二硫键断裂产生的巯基发生重建,硫辛酸和/或硫辛酰胺开环生成具有巯基支链的烷基链,丙烯酰胺与羊毛纤维表面的羟基和氨基发生接枝反应。织物烘干和接枝过程中部分巯基转化为磺酸基,并且经过处理的羊毛纤维表面亲水基团氨基、羧基等数量增加,因此接枝后羊毛有利于酸性染料的上染。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S1中向反应体系中滴加硫辛酰胺。硫辛酰胺的烷基链端部含有酰胺,酸性染色条件下羊毛纤维能吸引更多的染料负离子上染,与硫辛酸预处理相比,能进一步提高上染率。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引发剂由氧化剂和第二还原剂组成,所述氧化剂为过硫酸盐,所述第二还原剂为选自亚硫酸钠和/或抗坏血酸,所述酸性接枝处理液的pH值为1~2。pH值增大,羊毛织物的接枝增重率下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64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核反应堆压力容器检测装置
- 下一篇:8mm波段参数可调太赫兹辐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