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防堵自净化钢渣微生物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66739.9 | 申请日: | 202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8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于峰;尹珑龙;方圆;秦尹;武萍;卜双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38/08;C04B111/40 |
代理公司: | 合肥顺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20 | 代理人: | 陈慕 |
地址: | 24300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净化 钢渣 微生物 透水 混凝土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防堵自净化钢渣微生物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所述透水混凝土通过两层分层浇筑制备,从下至上依次为底层和面层,其中底层与面层的厚度比为7‑10:1;所述底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钢渣:55%‑65%;生物滤料陶粒:7%‑10%;热塑性淀粉塑料:0.2%‑0.6%;普通硅酸盐水泥:12%‑20%;微硅粉:1.2%‑2%;苯丙乳液:0.5%‑1%;减水剂:0.2%‑0.4%;其余为水;所述面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钢渣:70%‑75%;普通硅酸盐水泥:14%‑21%;微硅粉:1.4%‑2.1%;苯丙乳液:0.6%‑1.2%;减水剂:0.3%‑0.5%;其余为水。本发明充分利用冶金钢渣废弃物,显著降低工程成本,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防堵自净化钢渣微生物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钢铁行业的迅速发展,钢渣是炼钢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导致钢渣大量堆积。大量存积的钢渣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而且钢渣中的重金属在雨水的冲刷下会浸入土壤,影响生态环境,严重影响钢铁行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与此同时,部分城市道路排水系统不完善以及连续强降雨等因素,导致城市的内涝现象日益严重。同时,由于雨水的冲刷使得城市道路径流中含有大量污染物,严重污染地下水资源。“海绵城市”是解决此问题的最优方案,而透水混凝土是其渗水与净水理念下最重要的建设组成部分。传统的透水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堵塞,并且无法过滤道路径流中的污染物,使用寿命短、净化效果差。目前,发明专利(CN201810933475.4)提出的透水混凝土防堵塞的办法主要是通过表面活性剂降低有机物对基体的粘结或增大孔隙率的方法。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明显提高透水混凝土防堵性能,但使用表面活性剂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增大孔隙率势将会降低透水混凝土的强度。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一种高效防堵自净化钢渣微生物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透水混凝土路面易堵塞、寿命短、污水净化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高效防堵自净化钢渣微生物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生物滤料陶粒和热塑性淀粉塑料作为微生物载体,利用微生物的降解原理和陶粒的吸附作用,可大幅度提高透水混凝土的防堵塞性能和对污水的净化功能。本发明可显著提高透水混凝土的使用寿命,降低工程造价,净化水环境,合理的利用废弃资源,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高效防堵自净化钢渣微生物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所述透水混凝土通过两层分层浇筑制备,从下至上依次为底层和面层,其中底层与面层的厚度比为7-10:1;
所述底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
所述面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
上述各原料中,钢渣为骨料,生物滤料陶粒和热塑性淀粉塑料为底层掺合料,水泥为胶凝材料,微硅粉和苯丙乳液为增强剂。
优选地,所述底层中钢渣平均粒径为5-10mm,表观密度为3350kg/m3,堆积密度为1750kg/m3,压碎指标10%。
优选地,所述面层中钢渣平均粒径为2.5-5mm,表观密度为3320kg/m3,堆积密度为1780kg/m3。
优选地,所述底层和面层中微硅粉SiO2含量为92%,表观密度为2750kg/m3;苯丙乳液为乳白色半透明乳液,pH值为8.0-10.0,粒径为0.1um。
优选地,所述底层和面层中减水剂为奈系高效减水剂,减水率为20%-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未经安徽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67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