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体混合加热一体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67448.1 | 申请日: | 202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20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陈林;陈志莉;唐瑾;刘强;彭吴迪;刘礼喜;胡天佑;王皓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H3/04 | 分类号: | F24H3/04;F24H9/18;F24H9/20;B01F13/10;B01F15/06;B01F3/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双马智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1 | 代理人: | 顾晓玲 |
地址: | 541006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混合 加热 一体化 装置 | ||
1.一种气体混合加热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气管、预混室(3)、一级导流加热室(4)、一级混合加热室(5)、二级导流加热室(6)、二级混合加热室(7)和出气管(14),所述预混室(3)、一级导流加热室(4)、一级混合加热室(5)、二级导流加热室(6)和二级混合加热室(7)位于由壳体(1)围成的封闭腔室内;
所述进气管包括第一进气管(21)、第二进气管(22)和第三进气管(23),该第一进气管(21)、第二进气管(22)和第三进气管(23)的一端位于封闭腔室外,其另一端伸入所述封闭腔室后与所述预混室(3)连通;
所述一级导流加热室(4)和一级混合加热室(5)之间通过一级第一流通管(81)、一级第二流通管(82)和一级第三流通管(83)连通,在所述一级导流加热室(4)内设有第一加热板(41),该第一加热板(41)与所述一级导流加热室(4)的内壁之间、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加热板(41)之间形成一级加热通道(42);
所述一级混合加热室(5)内倾斜设置有第二加热板(51),相邻两个该第二加热板(51)之间形成一级混合通道(52),相邻两个该一级混合通道(52)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一级第一流通管(81)和一级第二流通管(82)的一端与所述一级加热通道(42)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一级混合通道(5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混合加热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混室(3)内设有第一隔板(34)和第二隔板(35),该第一隔板(34)和第二隔板(35)将所述预混室(3)内分割成第一混合室(31)、第二混合室(32)和第三混合室(33),所述第一隔板(34)和第二隔板(35)上分布有出气孔(36),所述第一进气管(21)与该第一混合室(31)连通,所述第二进气管(22)与所述第二混合室(32)连通,所述第三进气管(23)与所述第三混合室(3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混合加热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管(21)与所述第一混合室(31)的连通口位于所述预混室(3)的上端,所述第二进气管(22)与所述第二混合室(32)的连通口、所述第三进气管(23)与所述第三混合室(33)的连通口位于所述预混室(3)的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混合加热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36)为方形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混合加热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第一流通管(81)的管径大于所述一级第二流通管(82)的管径,所述一级第二流通管(82)的管径大于所述一级第三流通管(83)的管径。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混合加热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导流加热室(6)和二级混合加热室(7)之间通过二级第一流通管(91)、二级第二流通管(92)、二级第三流通管(93)、二级第四流通管(94)和二级第五流通管(95)连通,在所述二级导流加热室(6)内设置有第三加热板(61),该第三加热板(61)与所述二级导流加热室(6)的内壁之间、相邻两个该第三加热板(61)之间形成二级加热通道(62);
所述二级混合加热室(7)内倾斜设有第四加热板(71),相邻两个该第四加热板(71)之间形成二级混合通道,相邻两个该二级混合通道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二级第一流通管(91)、二级第二流通管(92)、二级第三流通管(93)和二级第四流通管(94)的一端与所述二级加热通道(62)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二级混合通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混合加热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第一流通管(91)的管径大于所述二级第二流通管(92)的管径,所述二级第二流通管(92)的管径大于所述二级第三流通管(93)的管径,所述二级第三流通管(93)的管径大于所述二级第四流通管(94)的管径,所述二级第四流通管(94)的管径大于所述二级第五流通管(95)的管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744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调制电流直流耦合型激光器驱动电路
- 下一篇:一种支付校验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