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汽车隧道污染防治技术的尾气捕捉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67951.7 | 申请日: | 202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2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隋国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隋国刚 |
主分类号: | B01D53/94 | 分类号: | B01D53/94;B01D53/04;B01D53/44;B01D53/56;B01D53/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399 江苏省南通市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汽车 隧道 污染 防治 技术 尾气 捕捉 | ||
1.一种基于汽车隧道污染防治技术的尾气捕捉器,包括护栏本体(1),所述护栏本体(1)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横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本体(1)下方的横杆上转动连接有转筒(2),所述转筒(2)的侧壁通过连杆固定连接有多个环绕设置的尾气捕集网兜(3),所述转筒(2)的上端侧壁转动连接有开口朝下设置的固定件(4),且固定件(4)与护栏本体(1)上方的横杆固定连接,所述转筒(2)靠近固定件(4)的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块(5),所述固定件(4)靠近第一磁铁块(5)的两侧侧壁均开设有开口,且开口处转动连接有挤压件(6),两个所述挤压件(6)的侧壁均镶嵌有第二磁铁块(7),两个所述挤压件(6)之间固定连接有鼓风件(8),且鼓风件(8)的下端贯穿至固定件(4)的外部,多个所述尾气捕集网兜(3)的尾部均连通有通气管(10),且通气管(10)贯穿至转筒(2)中,所述转筒(2)的下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壳体(11),且壳体(1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组净化器(12),所述壳体(11)的内壁还固定连接有除铅器(15),且除铅器(15)位于净化器(12)的下方,所述壳体(11)的下端两侧侧壁均连通有排气管(16),且排气管(16)贯穿转筒(2)的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汽车隧道污染防治技术的尾气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件(8)包括收缩体(801)和排风体(802),所述收缩体(801)与排风体(802)之间软性连接,所述收缩体(801)由多圈中空的橡胶圈组成,且橡胶圈中填充有压缩空气,所述排风体(802)采用硬质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汽车隧道污染防治技术的尾气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体(802)的下端侧壁固定连接有多根导流条(17),且导流条(17)采用橡胶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汽车隧道污染防治技术的尾气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器(12)包括支撑架(1201),所述支撑架(1201)的上端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净化件(120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汽车隧道污染防治技术的尾气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件(1202)包括触手(13),所述触手(13)由主干和支干组成,且触手(13)的每个末端均固定连接有催化转换球(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汽车隧道污染防治技术的尾气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转换球(14)包括多孔的球壳(1401),所述球壳(1401)内填充有催化转化剂(1402),所述球壳(1401)的侧壁镶嵌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毛细吸附管(1403),且毛细吸附管(1403)贯穿至球壳(1401)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汽车隧道污染防治技术的尾气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转化剂(1402)由氧化催化剂和还原催化剂组成,且氧化催化剂与还原催化剂的比例为1: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汽车隧道污染防治技术的尾气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吸附管(1403)由多根具有毛细管中空管组成,且毛细吸附管(1403)与球壳(1401)的内部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汽车隧道污染防治技术的尾气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阻挡板(9),且固定件(4)贯穿阻挡板(9)。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汽车隧道污染防治技术的尾气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铅器(15)包括多孔的铝合金盒体,且铝合金盒体中填充有沸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隋国刚,未经隋国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795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