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辐射源时差定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68104.2 | 申请日: | 202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801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王首斌;徐超;孟金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5/06 | 分类号: | G01S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吴昊 |
地址: | 314033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辐射源 时差 定位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辐射源时差定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截获原始信号数据,并从中提取信号特征信息;将信号特征信息上报至主观测站,以使主观测站对特征信息进行定位条件筛选,得到信号需求信息;接收主观测站下发的信号需求信息,根据信号需求信息确定目标信号数据并上报至主观测站,以使主观测站对目标信号数据进行定位解算,得到定位延时时间和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接收主观测站下发的包括定位延时时间和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的负反馈参数,根据负反馈参数控制后续信号数据的传输。本申请在传输信号数据之前,通过对信号特征信息的提取,有效减少了通信传输开销;通过负反馈参数进行定位传输控制,有效缓解通信传输拥堵。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辐射源定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辐射源时差定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辐射源定位通常有测向交叉定位法、时差定位法、频差定位法等。其中,时差定位法具有定位精度高、信道数少等优点,工程化应用前景广阔。时差定位通常利用三个观测站,测量出同一信号到达各观测站的时间差对目标实现定位,其测量值为空间上分离的信号到达两个观测站的时间之差,根据该时间差可形成一条双曲线,三个观测站在平面上可形成两条双曲线,根据两条双曲线的交汇点就可以得到目标位置。
在实际工程中,对辐射源定位要求具有较强的实时性,而时差定位由于需要在各观测站之间传输原始信号数据,导致实时性受到影响,因而在通信传输带宽的约束下,如何尽可能提高辐射源定位的实时性是其在实际应用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辐射源时差定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以解决或部分解决上述问题。
依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辐射源时差定位方法,包括:
截获原始信号数据;
提取所述原始信号数据的信号特征信息,其中所述信号特征信息包括信号参数和辐射源的平台标识;
将所述信号特征信息上报至主观测站,以使所述主观测站对所述信号特征信息进行定位条件筛选,得到信号需求信息;
接收所述主观测站下发的所述信号需求信息,根据所述信号需求信息确定目标信号数据并上报至所述主观测站,以使所述主观测站对所述目标信号数据进行定位解算,得到定位延时时间和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
接收所述主观测站下发的包括所述定位延时时间和所述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的负反馈参数,根据所述主观测站的负反馈参数,控制后续信号数据的传输。
依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辐射源时差定位方法,包括:
获取各从观测站上报的信号特征信息,所述信号特征信息包括信号参数和辐射源的平台标识;
对所述信号特征信息进行定位条件筛选,得到信号需求信息并下发至各从观测站,以使各从观测站根据所述信号需求信息上报目标信号数据;
对各从观测站上报的目标信号数据进行定位解算,得到各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和各从观测站的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
将各从观测站的定位延时时间和各从观测站的当前待定位信号数量作为负反馈参数下发给各从观测站,以控制各从观测站对后续信号数据的传输。
依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辐射源时差定位装置,包括:
原始信号截获单元,用于截获原始信号数据,并提取所述原始信号数据的信号特征信息,其中所述信号特征信息包括信号参数和辐射源的平台标识;
信号特征信息上报单元,用于将所述信号特征信息上报至主观测站,以使所述主观测站对所述信号特征信息进行定位条件筛选,得到信号需求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81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