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调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68135.8 | 申请日: | 202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8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田伟;曹法立;张赫男;石丽华;赵东方;刘晓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5B13/00;F25B41/04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马萍华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调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其换热回路中的换热器包括多个扁管、多个气管以及分配器,多个气管与多个扁管一一对应连通,气管内流通气态制冷剂,分配器用于将气液两相制冷剂均匀分配至多个扁管内,分配器且内还形成有集气通道,集气通道与多个气管连通。该分配器集成了集气功能,无需在换热器中额外配置集气管,大大降低了换热器整体的体积,从而有助于实现空调器的小型化设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气管与分配器集成为一体结构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热泵型空调是经常使用的一种冷暖空调。在夏季制冷时,空调在室内制冷,室外散热,而在冬季制热时,方向同夏季相反,即室内制热,室外制冷。空调通过热泵在不同环境之间进行冷热交换。比如在冬季,室外的空气、地面水、地下水等等就是低温热源,而室内空气就是高温热源,热泵式空调制热的作用就是把室外环境的热量输送到室内环境里。
参照图1所示,示出了现有技术中一种热泵的制热循环原理图。该热泵包括:蒸发器1、压缩机2、冷凝器3、膨胀阀4和四通换向阀5。该热泵制热的具体工作过程为:首先,蒸发器1内低压两相制冷剂(液相制冷剂和气相制冷剂的混合体)从低温环境吸收热量;经压缩机2吸入后被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然后,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冷凝器3将热能释放给室内环境,同时自身温度降低;最后,经过膨胀阀机构4节流,变为低温低压的两相制冷剂,再次进入蒸发器1,重复上述循环的制热过程。本文所述换热器包括上述蒸发器1和冷凝器3。
热泵空调通过该四通换向阀5来改变工况模式。在夏季制冷工况下,室内换热器作为蒸发器1,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3。室内空气经过蒸发器1表面被冷却降温,达到使室内温度下降的目的,通过冷凝器3将热量输送到室外。冬季供热的时候,转换四通换向阀5阀块的位置,使制冷剂的流向发生转换,此时,制冷剂通过室外换热器吸收环境中的热量,并向室内环境放热,实现制热的目的。
蒸发器1是输出冷量的设备,它的作用是使经膨胀阀4流入的制冷剂液体蒸发,以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达到制冷的目的。冷凝器3是输出热量的设备,从蒸发器1中吸收的热量连同压缩机2消耗功所转化的热量在冷凝器3中被冷却介质带走,达到制热的目的。蒸发器1和冷凝器3是空调热泵机组中进行热量交换的重要部分,统称为换热器,其性能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
相比翅片管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在材料成本、制冷剂充注量和热流密度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符合换热器节能环保的发展趋势。图2所示为微通道换热器的一种结构形式,其包括扁管、翅片、分流器、集流管、集气管等。从分流器进入的制冷剂液体均匀地分配至第一流程中的扁管,之后由集流管收集。集流管将收集到的气液两相制冷剂均匀分配至第二流程中的扁管内。集气管收集在第二流程的扁管内完成换热的制冷剂气体。
集气管与集流管是两个相对的结构单元,在实际应用中,不利于实现换热器的小型化设计,占用空间大,从而不利于空调器的小型化设计。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其换热回路中分配器除了具有将气液两相制冷剂均匀分配至多个扁管内的功能外,还具有汇集气态制冷剂的功能,利于实现换热器以及空调器的小型化设计。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
换热回路,用于进行室内与室外的热量交换,所述换热回路上设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
多个扁管,其内流通制冷剂;
多个气管,多个所述气管与多个所述扁管一一对应连通,所述气管内流通气态制冷剂;
分配器,用于将气液两相制冷剂均匀分配至多个所述扁管内,所述分配器且内还形成有集气通道,所述集气通道与多个所述气管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81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