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烟草缓控释一体肥、制备工艺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68275.5 | 申请日: | 202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0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祥;王树声;张晓;刘洪渊;刘勇;王程栋;王新伟;孙鹏;徐磊;郭庆;周东;段旺军;杜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祥百事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5G3/40 | 分类号: | C05G3/40;C05G3/80;C05G3/90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贺理兴 |
地址: | 6104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草 控释 一体 制备 工艺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肥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长效烟草专用肥——烟草缓控释一体肥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将腐植酸和中微量元素肥混合,形成第一组合物;S2向第一组合物中加入大量元素肥,形成第二组合物;S3第二组合物经烘干、冷却处理,得到成品,烘干温度为50℃~80℃;烟草缓控释一体肥中的各组分重量份数为:腐植酸15份~30份,中微量元素肥3份~15份,大量元素肥55份~95份。公开了由制备工艺得到烟草缓控释一体肥、以及公开了烟草缓控释一体肥的使用方法。本发明的烟草缓控释一体肥能够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满足烟草整个生育季节需肥要求,增产、节劳、增效作用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肥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长效缓控释烟草专用肥——烟草缓控释一体肥、制备工艺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烟草的种植生产对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一些地区的支柱产业。如何稳定植烟面积、提升烟叶品质、增加烤烟种植效益是我国烟草行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以烟草种植为基础的辅助产业--肥料一直是烤烟产量和品质的重要保障。如何进一步提高烟叶的品质,充分挖掘烟草业的巨大潜力,已成为当务之急,而与之相对应的烟草专用肥的技术创新,是烟叶生产再上台阶的重要手段之一。
近些年,云南、贵州、四川在坝区高标准建设配套的优质基本烟田每年流失比例均在10%以上,烟叶进一步向山区转移、向高海拨延伸,这些新转移的烟区,由于缺乏烟田基础设施、新烟农技术水平低等原因,更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目前留在农村的劳动力较少,单位面积过多的农事操作对他们来说也是不可能进行的。因此,在我国各个烟区推广应用长效缓控释烟草专用肥,并采用不揭膜一次性施肥模式,推广简化栽培新技术是稳定植烟面积、提升烟叶品质、增加烤烟种植效益的重要保障。
现有缓释肥中,腐植酸作为重要的有机和绿色、环保型肥料原料,受到广泛的关注。现有技术多采用将腐植酸加入到肥料中,用以达到提供有机营养、减缓养分流失的作用。但目前多是将肥料与腐植酸全部混合一起进行造粒、烘干得到缓释肥料,此种方式得到缓释肥料在用于烟草肥时,无法满足烟草在生长期的需求,需多次施肥用以达到需要的肥效,因而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因此,需研究开发出一种长效缓控烟草专用肥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经过大量的研究,我们发现,将腐植酸分批次与烟草不同需求量的营养元素螯合,能够提升腐植酸与营养元素的螯合度,减少营养元素的流失,提升缓释肥的效果。再将经螯合形成的组合物经造粒、烘干处理得到成品,该成品中腐植酸与营养元素的螯合度高,营养元素不易流失,肥效持久。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效缓控释烟草专用肥——烟草缓控释一体肥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将腐植酸和中微量元素肥混合,形成第一组合物;
S2向第一组合物中加入大量元素肥,形成第二组合物;
S3第二组合物经烘干、冷却处理,得到成品,烘干温度为50℃~80℃;
烟草缓控释一体肥中的各组分重量份数为:腐植酸15份~30份,中微量元素肥3份~15份,大量元素肥55份~95份。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烟草缓控释一体肥的制备工艺得到的烟草缓控释一体肥。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草缓控释一体肥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移栽烟株时,烟苗在种植穴的一端,烟草缓控释一体肥施入种植穴的另一端,烟苗与烟草缓控释一体肥相距5cm~8cm,栽苗施肥后覆土灌水,整个烟草生育期不再施用任何肥料。
本申请的技术机理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祥百事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未经四川大祥百事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82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