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型服务链驱动的环境应急监测与虚拟仿真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68277.4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9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谭喜成;钟燕飞;张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7/05 | 分类号: | G06T17/05;G06T13/20;G06Q50/26;G06F16/955;G06F16/29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宇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型 服务 驱动 环境 应急 监测 虚拟 仿真 方法 装置 | ||
1.一种模型服务链驱动的环境应急监测与虚拟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构建从常态监测、灾害触警到应急响应的环境常态监测与应急响应模型,并基于Web服务业务流程执行语言BPEL和所述环境常态监测与应急响应模型构建环境应急监测服务链;
(2)基于虚拟地理环境技术实现环境三维仿真及应急监测过程可视化,并基于虚拟仿真接口对虚拟地理环境进行编码实现;
(3)实现所述环境应急监测服务链与虚拟地理环境端的双向通信,以通过所述环境应急监测服务链驱动所述虚拟地理环境端的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包括:
(1.1)构建从常态监测、灾害触警到应急响应的环境常态监测与应急响应模型,并对所述环境常态监测与应急响应模型流程中的每个操作进行编码实现,采用开发空间信息服务技术将实现的环境应急监测方法发布为Web服务;
(1.2)基于工作流设计语言和所述环境常态监测与应急响应模型对所述Web服务进行集成,以构建环境应急监测服务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2)包括:
根据发布的Web服务生成服务定义文件,设计环境常态监测与应急响应的工作流流程,导入所述服务定义文件,定义所述工作流流程中实现服务调用的Partner Link,并对输入、输出和过程变量进行赋值,然后修改访问地址,以便通过URL对工作流进行访问,最后将工作流流程进行发布,并将设计实现的所述工作流流程部署到工作流执行引擎,以实现所述工作流流程的服务化发布,发布后即可进行BPEL服务链的运行与测试。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包括:
基于虚拟地理环境技术实现监测环境虚拟仿真及应急监测过程可视化,其中,所述监测环境虚拟仿真至少包括地形地表建模、地名标注、应急监测设备三维模拟和应急监测数据资源展示,所述应急监测过程可视化至少实现对常态监测、灾害报警和应急响应过程的展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虚拟地理环境技术实现监测环境虚拟仿真及应急监测过程可视化,包括:
基于虚拟仿真接口,实现监测环境虚拟仿真及应急监测过程的可视化,通过对数据资源进行加载,实现监测环境虚拟仿真,并通过虚拟场景中三维模型移动及模型动画播放,展示应急监测过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包括:
基于消息监听的机制实现环境应急监测服务链端与虚拟地理环境端的双向通信,由所述环境应急监测服务链端在运行过程中发送消息至所述虚拟地理环境端,所述虚拟地理环境端一旦监听到来自所述环境应急监测服务链端的消息即开始运行,以实现所述虚拟地理环境端与所述环境应急监测服务链端的同步运行,同时,所述虚拟地理环境端可向所述环境应急监测服务链端发送反馈消息,以通过所述环境应急监测服务链端与所述虚拟地理环境端的双向通信,实现所述环境应急监测服务链端进行环境应急监测,所述虚拟地理环境端同步展示应急过程仿真。
7.一种模型服务链驱动的环境应急监测与虚拟仿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服务链模块,用于构建从常态监测、灾害触警到应急响应的环境常态监测与应急响应模型,并基于Web服务业务流程执行语言BPEL和所述环境常态监测与应急响应模型构建环境应急监测服务链;
虚拟仿真模块,用于基于虚拟地理环境技术实现环境三维仿真及应急监测过程可视化,并基于虚拟仿真接口对虚拟地理环境进行编码实现;
通信模块,用于实现所述环境应急监测服务链与虚拟地理环境端的双向通信,以通过所述环境应急监测服务链驱动所述虚拟地理环境端的运行。
8.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827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