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突起部的椎间融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68393.6 | 申请日: | 201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0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孙杨;王玉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立心科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深圳舍穆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98 | 代理人: | 黄贤炬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新安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突起 融合 | ||
本公开涉及临床骨科修复领域。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具有突起部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体,其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并且形成有贯通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多个通孔,支撑体由形成气血通路的多孔材料构成;以及人工骨,其具有用于填充于支撑体的通孔的填充部和与填充部连接并从通孔突出而形成的突起部,填充部具有与通孔匹配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突起部能够与椎骨更好地接触,形成良好的相互作用力,从而能够更好地将融合器固定于椎骨之间,抑制融合器与椎骨在横向方向(即沿着与腰椎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发生相对移位或脱落。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06月12日、申请号为2018106031834、发明名称为填充有人工骨的椎间融合器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临床骨科修复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突起部的椎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与现代都市人民生活习惯的改变,以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为代表的脊柱退行性疾病正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目前,上述病情在初期阶段时,大多采用保守的治疗方法例如药物治疗、理疗等。然而,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需要考虑采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例如椎骨融合术来抑制患者病情的加重。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例,当椎间盘突出压迫椎管超过1/3或者出现下肢麻木、活动困难、大小便无力等情况时,这时保守的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已不明显,此时需要考虑对患者实施椎骨融合术。
在椎骨融合术中,通过把椎骨间突出的椎间盘摘除,然后在椎骨间植入椎间融合器以诱导椎骨融合在一起,以便达到消除病灶的目的。在椎骨融合术的临床应用中,由于椎间融合器在手术后被长期置入人体内,因此椎间融合器的结构、制造技术、质量等因素都对椎骨融合术的术后效果起重要的作用。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腰椎间融合器,由上下贯通的融合器本体以及被融合器本体包围所形成的植骨区组成;融合器本体的环形壁上在上下和前后方向上密集设置有通孔。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脊柱融合器,该脊柱融合器包括一支撑体,该支撑体形成一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内至少部分包括:孔隙状结构。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和2所公开的椎间融合器中,直接将融合器放置在椎骨之间,例如在患者运动的过程中,椎骨与融合器在横向方向(即沿着与腰椎大致垂直的方向)上有可能会存在相对滑移,导致融合器从椎骨发生位移或脱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7625564A
专利文献2: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106913406A。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等在研究现有技术的问题时发现,如何将椎间融合器更好地固定于椎骨间是目前现有技术中仍需改善的方面。本发明人等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通过优化融合器的结构,将合适的人工骨填充于融合器中并且形成突起部,能够将融合器更好地固定于椎骨间。
本公开是鉴于上述的状况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好地被固定于椎骨间的椎间融合器。
为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具有突起部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体,其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并且形成有贯通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下表面之间的多个通孔,所述支撑体由形成气血通路的多孔材料构成;以及人工骨,其具有用于填充于所述支撑体的所述通孔的填充部和与所述填充部连接并从所述通孔突出而形成的突起部,所述填充部具有与所述通孔匹配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突起部能够与椎骨更好地接触,形成良好的相互作用力,从而能够更好地将融合器固定于椎骨之间,抑制融合器与椎骨在横向方向(即沿着与腰椎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发生相对移位或脱落。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椎间融合器中,可选地,所述支撑体还包括连接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下表面的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立心科学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立心科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83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