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消音降噪排气系统及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68532.5 | 申请日: | 202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56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纪毓;赵国旗;温泉;张寿琛;贺志杰;申力伟;翟增广;刘雪松;时磊;徐要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24 | 分类号: | B60H1/24;B60R13/0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魏笑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消音 排气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消音降噪排气系统,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包括用于安装在侧围外板和C柱加强板之间的壳体,壳体的上部设有用于连通车内室的第一口部,壳体的下部设有用于连通排风口气帘的第二口部,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吸音组件,壳体内腔设有阻尼隔板。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该汽车消音降噪排气系统的汽车。本发明提供的汽车消音降噪排气系统,车内室的气体通过第一口部经壳体内腔到达第二口部,通过风帘排出;同样的,室外噪音通过第二口部经壳体内腔到达第一口部,进入到车内室,在噪音传递过程中,噪音通过阻尼隔板及壳体内壁的阻挡,在壳体内腔形成二次衰减,同时利用吸音组件吸收噪音,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噪音,提高车内室的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汽车消音降噪排气系统及使用该汽车消音降噪排气系统的汽车。
背景技术
当今汽车的普及、发展,汽车已不单纯为日常出行的代步工具,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对汽车驾驶、乘用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车型通风排气口常规布置在后围板总成上,以便平衡车内外气压。但此结构有它存在的弊端,即在开闭车门、急加速及高速行驶时,车内外压差变化波动过大,巨大的空腔气流作用下,使得排风口气帘结构开闭产生的噪音,连同汽车行驶风噪、胎噪、毂噪传递至车内,对整车的语音清晰度及声压级造成巨大影响,舒适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消音降噪排气系统,旨在解决排风口气帘开闭产生的噪音,连同汽车行驶风噪、胎噪、毂噪传递至车内,对整车的语音清晰度及声压级造成巨大影响,舒适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消音降噪排气系统,包括用于安装在侧围外板和C柱加强板之间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上部设有用于连通车内室的第一口部,所述壳体的下部设有用于连通排风口气帘的第二口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吸音组件,所述壳体内腔设有用于阻挡并改变噪声传递路径的阻尼隔板。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口部位于所述壳体侧壁的上部,所述第二口部位于所述壳体相邻侧壁的下部。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阻尼隔板水平安装在所述壳体内腔且靠近所述第一口部的内侧壁上,所述阻尼隔板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口部的内侧壁构成排气通道。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降噪腔上体和降噪腔下体,所述降噪腔上体和所述降噪腔下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口部设于所述降噪腔上体上,所述第二口部开设于所述降噪腔下体上,所述吸音组件设于所述降噪腔上体和所述降噪腔下体的侧壁上,所述阻尼隔板位于所述降噪腔上体和所述降噪腔下体之间。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降噪腔上体和所述降噪腔下体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单向阀。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吸音组件为吸音棉。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壳体为注塑件。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壳体为钣金件。
本发明提供的汽车消音降噪排气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汽车消音降噪排气系统,壳体安装在侧围外板和C柱加强板之间,并通过第一口部连通车内室,通过第二口部连通风帘,壳体内壁设有吸音组件,壳体内腔设有阻尼隔板。当开闭车门、急加速及高速行驶时,车内室的气体通过第一口部经壳体内腔到达第二口部,通过风帘排出;同样的,室外噪音通过第二口部经壳体内腔到达第一口部,进入到车内室,在噪音传递过程中,噪音通过阻尼隔板及壳体内壁的阻挡,在壳体内腔形成二次衰减,同时利用吸音组件吸收噪音,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噪音,提高车内室的舒适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所述的汽车消音降噪排气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85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 下一篇:半导体结构及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