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电磁减震零件一次成品工艺的保护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68766.X | 申请日: | 202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23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邬建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瑞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00 | 分类号: | B22D17/00;B22F3/02;B22F3/10;B22F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电磁 减震 零件 一次 成品 工艺 保护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一种汽车电磁减震零件一次成品工艺的保护装置及方法,通过预制模具、配制原料、高压一次成型、充氮烧结炉高温烧结、快速风冷、滚动抛光、镀层、检验、包装一系列工艺流程,达到从原料到成品的一次性制成,免去传统的机器钻孔、开槽等加工流程,将传统金属零件加工中不便操作甚至无法操作的工艺难点都一次性解决;具有安全高效、工艺简洁、精密度高、次品率低、成本倍减的有益效果,制造出的成品硬度、密度、光洁度、耐磨性、耐腐蚀性等物理化学性能都优于普通烧结炉烧结出的金属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金属零件制造工艺方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电磁减震零件一次成品工艺的保护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金属零件制造工艺大多采用锻造法或铸造法,都是将金属原料高温熔化后制作成坯料,再通过机器设备加工成所需要的金属件形状尺寸规格,但有些金属零件的异形结构存在一些犄角旮旯的部位是不便加工甚至无法加工的。同时存在工艺繁琐、设备诸多、制作过程高温危险、加工产生废料、工伤事故频发等诸多问题。
鉴于此,我司科学地发明设计一种汽车电磁减震零件一次成品工艺的保护装置及方法,避免上述不良问题。但随着对汽车电磁减震零件产品品质要求的提高,我司发现在高温烧结过程中汽车电磁减震零件产品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而脱碳,影响汽车电磁减震零件产品的性能。
对此新问题,我司科学地发明设计出一种新型充氮高温烧结炉装置,在保证烧结露点达到60以上的时候,利用充满氮气排出氧气杜绝氧化脱碳的保护方法。从而提高汽车电磁减震零件产品的性能,烧结后汽车电磁减震零件产品硬度能达到90-95HRB,单齿扳断强度能达到450Mp。同时可以做到无需蒸汽处理达到高硬度品质,减少蒸汽处理的污气排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科学地发明设计一种汽车电磁减震零件一次成品工艺的保护装置及方法,通过预制模具、配制原料、高压一次成型、充氮烧结炉高温烧结、快速风冷、滚动抛光、镀层、检验、包装一系列工艺流程,达到从原料到成品的一次性制成;免去传统的机器钻孔、开槽等加工流程,将传统金属零件加工中不便操作甚至无法操作的工艺难点都一次性解决;具有安全高效、工艺简洁、精密度高、次品率低、成本倍减的有益效果,制造出的成品硬度、密度、光洁度、耐磨性、耐腐蚀性等物理化学性能都优于普通烧结炉烧结出的金属件。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电磁减震零件一次成品工艺的保护装置及方法,包括制作模具、配制原料、高压成型、充氮烧结炉高温烧结、快速风冷、滚动抛光、镀层、检验、包装;
首先根据所需要制造的汽车电磁减震零件产品形状、尺寸制作若干套压制成型用的所述制作模具;
进一步地,根据所需要制造的所述汽车电磁减震零件产品成份,按比例配比、拌匀金属粉末原料和金属半流体原料以及金属液态原料,制成所述配制原料;
进一步地,将所述配制原料装填入所述制作模具内,通过高压设备完成所述高压成型;
进一步地,将所述高压成型的半成品传输入所述充氮烧结炉高温烧结;
进一步地,将所述充氮烧结炉高温烧结的半成品瞬间风冷,完成所述快速风冷工艺操作;
进一步地,将所述快速风冷后的半成品放入滚动抛光设备内进行所述滚动抛光,使半成品表面经滚动摩擦后达到光洁光滑;
进一步地,将所述滚动抛光后的半成品进行所述镀层,成为成品;
进一步地,将经过所述镀层后的成品进行逐一所述检验,剔除不良品;
进一步地,将所述检验后的成品进行所述包装;
形成汽车电磁减震零件一次成品的一系列工艺流程。
所述充氮烧结炉高温烧结包括充氮烧结炉、产品架和高温烧结工艺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瑞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瑞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87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