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530MPa级高磷高铬耐候钢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69280.8 | 申请日: | 202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1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荣;崔凯禹;汪创伟;张开华;翁建军;任守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42;C22C33/04;C21D8/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张小丽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530 mpa 级高磷高铬耐候钢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530MPa级高磷高铬耐候钢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钢铁冶炼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成分、耐候效果好的高磷高铬耐候钢,其包括:C≤0.12%,Si:0.20~0.60%,Mn≤1.50%,P:0.060~0.150%,S≤0.015%,Cr:2.90~3.70%,Ni:0.10~0.40%,Cu:0.20~0.60%,Als≥0.01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的高磷高铬耐候钢耐大气腐蚀性指数I高达到10.68~12.09,显著高于6.0,实现了产品优良的耐大气腐蚀性能,可在潮湿地区裸露或轻涂装使用,可广泛用于建筑、桥梁施工或车辆制作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530MPa级高磷高铬耐候钢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钢的腐蚀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各个领域的危害是一个普遍而严重的问题。据统计,在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由腐蚀导致的经济损失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2%~4%,其中,大气腐蚀是钢结构腐蚀的主要形式,约占全部腐蚀损失的一半。因此,对于耐候钢的研发意义重大。耐候钢又名耐大气腐蚀钢,是一类在大气中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的低合金钢。通过国内外大量的研究,现在普遍认为经过长时间地暴露于大气中,耐候钢表面将生成一层致密且附着性良好的氧化产物使钢基体与外界腐蚀性物质隔绝,从而显著提高耐候钢的耐腐蚀性能。国内耐候钢主要用于铁道车辆和集装箱等,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耐候钢更广泛裸装使用于钢结构建筑及市政设施领域。在美国,耐候钢的最大用途是建造桥梁,并扩大了裸露方式的使用,使用裸露耐候钢的建筑物达500座以上。在日本,从1965年开始,建筑物屋顶、百叶窗、钢骨、外装面板灯等外部部件开始裸露使用耐候钢。
目前,由于耐候钢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需要开发更多种类的耐候钢,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开发一种全新成分且具有优良耐大气腐蚀性能的耐候钢。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530MPa级高磷高铬耐候钢,其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C≤0.12%,Si:0.20~0.60%,Mn≤1.50%,P:0.060~0.150%,S≤0.015%,Cr:2.90~3.70%,Ni:0.10~0.40%,Cu:0.20~0.60%,Als≥0.01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优选的,上述530MPa级高磷高铬耐候钢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C:0.06~0.08%,Si:0.30~0.50%,Mn:0.85~1.00%,P:0.080~0.120%,S≤0.007%,Cr:3.30~3.50%,Ni:0.20~0.30%,Cu:0.28~0.38%,Als:0.015~0.05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其中,上述530MPa级高磷高铬耐候钢的耐大气腐蚀性指数I为10.68~12.09。
其中,上述530MPa级高磷高铬耐候钢的相对Q355B腐蚀率为≤30%。
其中,上述530MPa级高磷高铬耐候钢的的屈服强度为530~610MPa,抗拉强度为730~830MPa,延伸率为≥18%,-40℃冲击值为≥27J。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530MPa级高磷高铬耐候钢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铁水脱硫-转炉冶炼-LF-RH-LF-板坯连铸-热轧-层流冷却-卷取。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530MPa级高磷高铬耐候钢的用途,在建筑、桥梁施工或车辆制作领域,潮湿地区裸露或轻涂装使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92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