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燃耐高温聚苯硫醚与锦纶交织粘扣带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69540.1 | 申请日: | 202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7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郭宝童;卜庆海;管玉红;张磊;马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兴华织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3/292 | 分类号: | D06M13/292;D06M13/203;D06M13/144;D06N3/00;D06N3/14;D06M101/34;D06M101/3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新天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104 | 代理人: | 张永芬 |
地址: | 3018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耐高温 聚苯硫醚 锦纶 交织 粘扣带 制备 方法 | ||
一种阻燃耐高温聚苯硫醚与锦纶交织粘扣带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1)阻燃整理液制备;(2)浸渍整理;(3)预调湿;(4)阻燃胶制备;(5)涂层整理。本发明在整理过程中非卤素耐洗涤阻燃的聚苯硫醚与锦纶交织粘扣带,阻燃浸渍整理和涂层整理后粘扣带剥离强度、剪切强度均可达到国际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粘扣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阻燃耐高温聚苯硫醚与锦纶交织粘扣带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与普通锦纶粘扣带(钩经一般为锦纶66)相比,聚苯硫醚/锦纶交织粘扣带钩面中的钩经由锦纶66替换为聚苯硫醚纤维,地经为锦纶,地经和钩经搭配采用“4根地经︰1根钩经”的方式,并以此规律循环排列。聚苯硫醚/锦纶交织钩面粘扣带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聚苯硫醚纤维与锦纶纤维物理性能存在差异,若按照普通锦纶粘扣带的加工工艺生产聚苯硫醚/锦纶交织钩面粘扣带,剥离强度和剪切强度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需对各工艺进行优化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阻燃耐高温聚苯硫醚与锦纶交织粘扣带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阻燃耐高温聚苯硫醚与锦纶交织粘扣带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
(1)阻燃整理液制备:先将磷酸酯、丙烯酸在40-50℃温度下,充分混合均匀,再在盛有1000kg、温度为60℃温水的容器中分别加入上述混合液和异丙醇,搅拌20-30min,制得阻燃整理液;阻燃整理液中磷酸酯∶丙烯酸是按照10∶1-2的重量比进行混合,该混合液与异丙醇的重量比为10∶1;
(2)浸渍整理:将聚苯硫醚与锦纶交织粘扣带在恒温水浴50~55℃的阻燃整理液中浸渍3h,并不停地搅动进行阻燃整理,整理完毕后脱水烘干;
(3)预调湿:将浸渍整体后的聚苯硫醚与锦纶交织粘扣带放入高低温热交变箱中,在温度为19~21℃,相对湿度为45~55%的环境下预调湿24h;
(4)阻燃胶制备:将PU胶、磷氮类阻燃剂M-5和助剂M102B加入容器中充分混合搅匀,制备阻燃胶;
(5)涂层整理:在粘扣带的地组织背部涂覆阻燃胶,对粘扣带正面喷淋阻燃胶进行涂层阻燃整理,将整理后的粘扣带置于干燥箱内选择合适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焙烘制得阻燃聚苯硫醚与锦纶交织粘扣带。
所述的浸渍整理时搅拌的转速为40r/min,脱水时间为10min,烘干温度60℃,烘干时间为30min。
所述的阻燃胶配制时将磷氮类阻燃剂M-5与助剂M102B按照5:1-2的质量配比加入到PU树脂中,并用搅拌机搅拌至均匀状态。
所述的粘扣带正面喷淋阻燃胶时喷涂压力为6-8Pa,喷涂时间为3-5s。
所述的涂层焙烘温度为120~140℃,焙烘时间为4~7min。
所述的阻燃胶的PU胶、磷氮类阻燃剂M-5和助剂M102B的重量比为5:1-2:0.5-0.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在整理过程中非卤素耐洗涤阻燃的聚苯硫醚与锦纶交织粘扣带,阻燃浸渍整理和涂层整理后粘扣带剥离强度、剪切强度均可达到国际标准。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阻燃耐高温聚苯硫醚与锦纶交织粘扣带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
(1)阻燃整理液制备:先将磷酸酯、丙烯酸在40-50℃温度下,充分混合均匀,再在盛有1000kg、温度为60℃温水的容器中分别加入上述混合液和异丙醇,搅拌20-30min,制得阻燃整理液;阻燃整理液中磷酸酯∶丙烯酸是按照10∶1-2的重量比进行混合,该混合液与异丙醇的重量比为1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兴华织造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兴华织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95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阀门的整定压力检测装置、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家用电器操控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