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特丁津的三元除草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69714.4 | 申请日: | 202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5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郑敬敏;周大伟;黄发伟;刘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3/70 | 分类号: | A01N43/70;A01N43/80;A01N41/10;A01P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404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特丁津 三元 除草 组合 | ||
本发明属于农药复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特丁津的三元除草组合物及其应用。所述三元除草组合物包括除草活性成分A、B和C,其中,活性成分A为特丁津,B为砜吡草唑,C选自苯唑草酮或环磺酮中的一种。该组合物可以在实际应用中可制成农药上允许的多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有悬浮剂和可分散油悬浮剂。该组合物能有效防除多种玉米田禾本科和阔叶杂草,具有扩大杀草谱、减少使用量、降低成本、对作物安全、能够产生增效作用并解决抗性杂草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草组合物,由第一活性成分特丁津、第二活性成分砜吡草唑、第三活性成分苯唑草酮或环磺酮中的一种及助剂组成,属于复配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特丁津,英文名称:Terbuthylazine,特丁津是一种选择性内吸传导除草剂,芽前可以从根部吸收,也可以从茎叶渗入植株内,运输到绿色叶片内抑制光合作用,一般对刚萌发的杂草效果比较好。适用于玉米、高粱、大豆、仁果类果树、柑橘、葡萄等作物,可以防除一年生阔叶和禾本科杂草,对阔叶杂草效果优于禾本科杂草,但对多年生杂草效果较差。
砜吡草唑,英文名称:pyroxasulfone,是日本组合化学株式会社开发的可用于大多数作物田的芽前土壤处理剂,其属于超长链脂肪酸延长合成酶抑制剂类除草剂,通过抑制超长链脂肪酸延长合成酶而发挥药效。砜吡草唑能够有效防治旱地作物田主要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具有杀草谱广、活性高、用量低、安全性好等优良特点。
苯唑草酮,英文名称:topramezone,苯唑草酮是第一个苯甲酯吡唑酮类除草剂,其作用机理为苗后茎叶处理通过根和幼苗、叶吸收,在植物中向顶、向基传导到分生组织,抑制对羟基苯基丙酮酸酯双氧化酶(4-HPPD),间接地抑制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干扰叶绿体的合成和功能,由于叶绿素的氧化降解,导致发芽的敏感杂草白化,失绿的组织坏死。其能有效防治禾本科和阔叶杂草。
环磺酮,英文名称,Tembotrione,环磺酮的除草活性通过4-羟基苯基丙酮酸醋双氧化酶(HPPD)抑制剂表现出来,HPPD受到抑制后,杂草分生组织中酪氨酸积累和质体醌缺乏,3~5天后,杂草出现黄化症状,最终蔓延至整株,杂草白化死亡。环磺酮对多种杂草具有很强的杀灭作用、无残留活性、有较强的抗雨水冲刷能力,通常可用于玉米田和大豆田,芽后处理防除禾本科杂草。
含有单一活性成分的除草剂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比如:长期单一使用,杂草容易产生抗药性;苗前或者苗后单一使用某种除草剂导致杀草谱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增效除草组合物,可以扩大单剂使用时的杀草谱,减少使用量,提高了对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的防治效果
针对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复配农药组合物,包括三种活性成分,分别为:
A)第一活性成分特丁津;
B)第二活性成分砜吡草唑;
C)第三活性成分苯唑草酮或环磺酮中的一种。
第一活性成分、第二活性成分与第三活性成分质量比为(20-60):(5-15):(0.5~10)。
按质量百分比计,有效活性成分含量占总质量的1%-90%
本发明一种含特丁津的三元除草组合物按照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可以配制成农业上允许的多种剂型,优选的的剂型有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
本发明农药组合物制备成的各种应用剂型中,除了有效活性成分外,还包括不同农药剂型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各种辅助成分。
所述的辅助成分包括但不限于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溶剂、防冻剂、消泡剂、增稠剂、崩解剂、增效剂、防腐剂和填料等,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未经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697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